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銜環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感恩圖報。參見「結草銜環」條。《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既蒙壯士不棄小人時,乞將同行眾人包裹行李見還,早回家鄉,誓當銜環結草。」
戎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兵馬。《左傳.昭公三年》:「戎馬不駕,卿無軍行。」漢.崔駰〈安封侯〉詩:「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
借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比喻方式。運用時,不出現被喻事物的名稱及「如」、「像」等比喻語詞,而直接借用作為比喻的事物來代表被喻事物。如《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以「燕雀」借喻碌碌無為的庸人,以「鴻鵠」借喻志向遠大的壯士
軀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身體。《樂府詩集.卷八十五.雜歌謠辭三.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谷郡防禦判官〉詩:「子雖軀幹小,老氣橫九州。」
水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土、疆土。漢.曹操〈讓還司空印綬表〉:「水土不平,姦宄未靜,臣常愧辱,憂為國累。」唐.杜甫〈石犀行〉:「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遲奔忙。」
夢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夢中、睡眠中。《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
身敗名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身敗名裂」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詞(據《全宋詞.辛棄疾》引)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1>、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解〕 (1) 河梁:跨河的橋梁。借指送別之地。
怒髮沖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參考資料〕 《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決一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決雌雄」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1>數歲者,徒2>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3>挑戰4>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悲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涼的笳聲。笳為古代軍中所吹的樂器,聲音悲壯,故稱為「悲笳」。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唐.杜甫〈後出塞〉詩:「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