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葉落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緩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都很緊張,對顏斶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自稱,表示自己得不到臣民愛戴。之所以被稱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的尊貴,能夠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但是,顏斶卻推辭了,寧願回歸鄉里,過平淡的生活,並說自己可以「晚食以當肉...
揪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抓扯出來。如:「不管多麼困難,我們都要揪出罪魁禍首,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水滸傳》第七三回:「你女兒躲在床底下,被我揪出來問時,說道:『他是奸夫王小二』。」
臧穀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臧、穀二人共同牧羊,一個只顧著讀書,一個只顧著賭博,結果都丟失了自己放牧的羊。典出《莊子.駢拇》。後比喻凡有虧職守,不論其理由多麼光明正大,都難逃失職之責。
撼樹蚍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何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與外在,至於何晏,如《魏畧》:何晏「性自喜,行步顧影」,連走路都常常回頭看著自己的影子,可見他有多麼欣賞自我的「姿儀」之美。何晏少時即以才秀知名,好老、莊,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與王弼並稱「王何」,魏晉玄學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 著作其著述完整存於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賦為主,散...
美奐美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美輪美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一部重要的典籍,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在《禮記.檀弓下》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國趙武的新屋落成,很多大夫都前去參加落成啟用典禮;一位名叫張老的大夫說道:「這屋子是多麼的高大壯觀啊!這裡面的裝飾是多麼的美麗鮮明啊!從今以後,主人就要在這屋裡祭祀奏樂,在這屋裡居喪哭泣,也在這屋裡和宗族聚會飲宴了。」趙武回說道:「我能夠在這裡祭祀、居喪、與宗族聚會,表示我將來能夠善終,與先人們合葬於九原啊!」表面上張老是在稱讚屋宇高大豪華,實際上是在提醒趙武不可奢華太過,要適可而止。後來「美輪美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房屋規模...
舟中敵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仍在魏國當他的將軍。一天,武侯偕吳起坐船沿黃河而下,途中,他環顧四周景色,對吳起說:「看看我的江山多麼美麗雄偉,有了這些天然險峻的屏障,魏國是何等的強大堅固啊!」  吳起聽了,搖頭說:「我看國家的堅固強盛與否,在於國君的德行,而不在於山河形勢的險要。從前有苗氏左有洞庭,右有鄱陽,但由于德行不修,到後來終究為禹所滅。夏桀國土,左有黃、濟二河,右有泰、華二山,伊闕在南,羊腸板道在北,可是他修政不仁,故為商湯逐放。殷紂時,左有孟門,右有太行,北有恆山,南有黃河,但殷紂不德,雖恃諸陰,結果仍為周武王所殺。由此看來,可知德行比山...
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言、脫口而出。[例]無論多麼生氣,他也從不以穢言出口傷人。
萬里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里鵝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歐陽修(西元1007∼1072),字扑籜,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有一次歐陽修收到朋友梅聖俞送來的一包銀杏,便寫了一首詩答謝他。詩中用千里迢迢送來一根鵝毛做為比喻,表示銀杏雖然不是多麼珍貴的禮物,但因為是朋友的一片心意,所以彌足珍貴。又由此發出感慨︰卑微的禮物雖然會因為致贈者的心意而顯得貴重;賢人卻沒有因為他的才能而得到重視,反而被輕視捨棄。後來「千里鵝毛」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禮物雖輕但情意深重。在明朝徐渭所著的《路史》中,另外記載了一個跟「千里鵝毛」有關的故事。傳說在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