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6 ms
共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山當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小繖形花序所組成,而每個小繖形花序又有四十至五十朵極小的花朵。可想而知,當花序從總苞開出的那一刻是多麼壯觀美麗。<註1> 觀賞特性觀花。1906年由森丑之助採自玉山山區,1912年由早田文藏命名。萌芽期晚的玉山當歸,每年入夏後從地表萌生嫩芽,到七、八月時粗大的花莖由伴生的灌叢中抽長而出,花朵初為白色,結實後逐漸變成褐色,入冬後開始凋萎,種子散落。葉可搗敷瘡癤。<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玉山當歸英文關鍵字:Angelica morrisonicola 參考書目註1: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212頁...
|
望洋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
磨杵作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磨杵成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宋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中記載著:相傳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了。在離開的路途上,經過一條小溪,他看到一個老婦人正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婦人在做什麼,老婦人說她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深地為老婦人的毅力感動,於是返回學堂,從此發憤讀書,終於有所成就。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
|
風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日袪暑的器具,藉電力轉動扇葉生風。[例]夏日裡在家吹著風扇,喝著冰水,是多麼舒暢的事。 △電扇、電風扇
|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
鹿島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樓拜、波特萊爾的巴黎美好時代,如果我們又重新觸摸得到、聞嗅得到、看得到那個時代的美好巴黎,那會是多麼美好的一次閱讀經驗。─鹿島茂《巴黎時間旅行》十九世紀末的巴黎,是當時歐洲文化的發動點,藝術和時尚的集中地,各式各樣有才華的人向巴黎集中,工藝的價值尚未被摒棄,而工業革命帶來的的便利剛剛嶄露頭角。當時所遺留下來的圖像、建築物、文字資料,對事物的觀念,至今都一直影響著我們,並成為我們今日文化發展的基石。本書以拱廊街、聲音、味道、光線、馬車、照片、運動等平日較少被人討論,卻又最為切身的主題作為關鍵字對十九世紀末的巴黎進行論...
|
洩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洩露祕密隱情。[例]事情無論做得多麼隱密,終有洩底的一天。
|
深惡痛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而痛絕之也。」他認為孔子對鄉愿過門不入並不覺遺憾,反以能不見、不接近他們感到慶幸,可見他對這種人是多麼厭惡。後來「深惡痛絕」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厭惡、痛恨到極點。
|
比眾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眾,與常人不同。如:「咱們的孩子多麼比眾不同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