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靜浪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噥了一會,天色漸漸明了,那時已自風平浪靜,撥轉船頭望鎮江進發。」其中的「風平浪靜」皆為如此語義。明代大儒陸九淵《語錄》:「因提宮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及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第八七回:「整頓飯食喫畢,已有掌燈之時,卻是風平浪靜,毫無動靜。」其中「風平浪靜」所修飾的對象則由自然現象轉而為人事景況,引申成平靜無事的意思,現今使用這個成語時多用此義。
循次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士第是沒問題的。後來「循序漸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宋代大儒朱熹〈答邵叔義書〉一文中談到作學問的方法時便曾說道:「讀書窮理,積其精誠,循序漸進,然後可得,決非一旦慨然永歎,而躐等坐馳之所能至也。」意思就是說:作學問必須靠誠心誠意,一點一滴地累積,逐漸地深入推進,絕對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
麤枝大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粗枝大葉」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七八.尚書一.綱領》〈書序〉1>恐不是孔安國2>做。漢文3>麤4>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5>時文字。 〔注解〕 (1) 〈書序〉:《書經》的序文,疑為孔安國所作。 (2) 孔安國: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孫,西漢大儒。治古文尚書,以今文讀之,又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3) 漢文:漢代的文章。 (4) 麤:音ㄘㄨ,同「粗」,不精緻、不細膩。 (5) 六朝:三國至隋統一前後三百餘年的歷史時期,稱為六朝。
井井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井有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
陽明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臺北市之北,七星山之南。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由日本人山本義信開發為公園。臺灣光復後,劃定特別區,進行有計畫的整建工作,開闢出前山公園與後山公園。山多溫泉、櫻花,為臺北近郊名勝之一。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初為花季,園內茶花、杜鵑花等盛開,上山賞花者絡繹不絕。舊稱為「草山」,民國三十九年為紀念明代大儒王陽明而改名為「陽明山」。
臚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級傳話給下級。《莊子.外物》:「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
病狂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孺,漢魯國鄒人,生卒年不詳。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 (2) 玄成:韋玄成(?∼西元前36),字少翁,漢朝魯國鄒人。韋賢少子。少好學,修父業,謙遜下士,以明經擢為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後以讓爵辟兄事,宣帝高其節,以為河南太守。 (3) 陽:通「佯」,偽裝。
一目即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了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目了然」原作「一目瞭然」。朱熹為宋代大儒,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後世尊稱他為朱子或朱文公。編次與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考試的標準。《朱子語類》非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
意轉心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轉意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