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孟母三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母親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曾為選擇環境而搬家三次,終於把孟子培養成一代大儒。後遂以此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例]許多家長效法孟母三遷的精神,不斷搬家,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屈指而數注音︰ㄑㄩ ㄓˇ ㄦˊ ㄕㄨˇ漢語拼音︰qū zhǐ ér shǔ釋義︰猶「屈指可數」。見「屈指可數」條。 01.唐.杜牧〈上周相公書〉:「伏以大儒在位,而未有不知兵者;未有不能制兵,而能止暴亂者;未有暴亂不止,而能活生人定國家者;自生人已來,可以屈指而數也。」 02.《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卷上.曾靜呂留良文字之獄》:「我朝掃清寇氛,與民休養,六十餘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來,史冊所紀,屈指而數。」 參考詞語︰僂指可數注音︰ㄌㄡˊ ㄓˇ ㄎㄜˇ ㄕㄨˇ漢語拼音︰lóu zhǐ kě shǔ釋義︰僂,彎曲。「僂指可數」猶「屈指可數」。見「屈指可數」條。 01.清.查慎...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一知半解」一語的源頭,有人以為來自於宋代大儒張栻的〈寄周子充尚書〉。張栻為宋代著名理學家之一,〈寄周子充尚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講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學觀。他認為學者欲窮究真理,應同時注意到「致知」與「力行」兩種工夫,將所知付諸行動,行動時又不斷思慮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復始方能有持續的進步。但若為學時未求真知,光憑主觀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為所知並據之而行,那麼所得的一切將會是虛妄不實的。張栻這段文字,不但強調了「致知」與「力行」的為學工夫,也闡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後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
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目了然」原作「一目瞭然」。朱熹為宋代大儒,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後世尊稱他為朱子或朱文公。編次與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考試的標準。《朱子語類》非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
繼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程頤(西元1033∼1107),字正叔,號伊川先生,宋洛陽人。為學以誠敬為本,主窮理,言行以聖人為模範。與兄程顥合稱為「二程」,開創洛派理學。
一目瞭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了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目了然」原作「一目瞭然」。朱熹為宋代大儒,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後世尊稱他為朱子或朱文公。編次與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考試的標準。《朱子語類》非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粗枝大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七八.尚書一.綱領》〈書序〉1>恐不是孔安國2>做。漢文3>麤4>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5>時文字。 〔注解〕 (1) 〈書序〉:《書經》的序文,疑為孔安國所作。 (2) 孔安國: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孫,西漢大儒。治古文尚書,以今文讀之,又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3) 漢文:漢代的文章。 (4) 麤:音ㄘㄨ,同「粗」,不精緻、不細膩。 (5) 六朝:三國至隋統一前後三百餘年的歷史時期,稱為六朝。
輕而易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而易舉」意謂重量很輕,可以非常容易地舉起來。其實早在漢代王充《論衡.狀留》中即有「枯而輕者易舉」這樣的句子,但「輕而易舉」一語則要到宋代,方見於大儒朱熹《詩集傳.卷一八.大雅.烝民》。〈烝民〉一詩據載為尹吉甫所作,內容為稱揚仲山甫的美德。仲山甫是西周宣王時的大臣,德行很高,〈烝民〉詩中描述他「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也就是說他的性格剛正不阿,行事極有原則,軟硬都不吃,只以正道為依規,不會去欺悔弱勢,也不會畏懼強權。詩中接著又說:「人亦有言,德輶(ㄧㄡˊ)如毛,民鮮(ㄒㄧㄢˇ)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輶」是輕的意思,「鮮」則是少的意思,朱子解釋此段詩義說:「人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