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早迷晚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少時誤入歧途,到老才覺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
孫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西元220~265)字叔然,三國魏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人。受學於鄭玄之門人,稱為「東州大儒」。作《爾雅音義》,始創反切法。(2)字伯融,生卒年不詳,明初句容人。善談辯,從征浙東,以功授池州同知,克處州,授總制,措置有方,後為苗兵所執,不屈而死。
粗株大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粗枝大葉」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七八.尚書一.綱領》〈書序〉1>恐不是孔安國2>做。漢文3>麤4>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5>時文字。 〔注解〕 (1) 〈書序〉:《書經》的序文,疑為孔安國所作。 (2) 孔安國: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孫,西漢大儒。治古文尚書,以今文讀之,又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3) 漢文:漢代的文章。 (4) 麤:音ㄘㄨ,同「粗」,不精緻、不細膩。 (5) 六朝:三國至隋統一前後三百餘年的歷史時期,稱為六朝。
一覽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了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目了然」原作「一目瞭然」。朱熹為宋代大儒,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後世尊稱他為朱子或朱文公。編次與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考試的標準。《朱子語類》非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
元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宋濂等撰。二百一十卷。濂為明初大儒,但不懂蒙古文,時賴譯述,故元史不免蕪雜缺略,為諸史中疏失最多者。
浪靜風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噥了一會,天色漸漸明了,那時已自風平浪靜,撥轉船頭望鎮江進發。」其中的「風平浪靜」皆為如此語義。明代大儒陸九淵《語錄》:「因提宮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及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第八七回:「整頓飯食喫畢,已有掌燈之時,卻是風平浪靜,毫無動靜。」其中「風平浪靜」所修飾的對象則由自然現象轉而為人事景況,引申成平靜無事的意思,現今使用這個成語時多用此義。
井井有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井有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
意回心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回心改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病風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孺,漢魯國鄒人,生卒年不詳。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 (2) 玄成:韋玄成(?∼西元前36),字少翁,漢朝魯國鄒人。韋賢少子。少好學,修父業,謙遜下士,以明經擢為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後以讓爵辟兄事,宣帝高其節,以為河南太守。 (3) 陽:通「佯」,偽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