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9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堂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團和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團和氣」的意思是指一片祥和的氣氛,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態度和藹可親。見用於《二程集.河南程氏外書.卷一二.傳聞雜記》。宋代理學大儒程顥先生,他特別注重道德修養。他與門人好友相交數十年,從未對人疾言厲色。他坐著的時候安穩莊重,待人態度和氣,和藹可親,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一團和氣」就是用來形容程顥待人的態度和藹可親。
紹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程頤(西元1033∼1107),字正叔,號伊川先生,宋洛陽人。為學以誠敬為本,主窮理,言行以聖人為模範。與兄程顥合稱為「二程」,開創洛派理學。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愛國心與自由思想;而環境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他生長在浙東,凡明清之際如黃梨洲、張蒼水、全謝山諸大儒的民族思想,他都潛接而默識之。嚴復譯天演論的時候,常說「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話;「物競」、「爭存」,更成為當時的口頭禪。梁啟超的高唱「破壞」,譚嗣同的「衝決網羅」,以及俞正燮「認識人樣」、「認識時代」等見解,在在都深印在他的腦海裏。同時他又吸收了十九世紀民主自由新思想,醞釀激盪,自不會再為忠君的舊觀念所束縛。 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民國成立,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元培被任命為教育總長;臨時政府北遷後,仍蟬聯教育總長...
王守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諡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嗣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程頤(西元1033∼1107),字正叔,號伊川先生,宋洛陽人。為學以誠敬為本,主窮理,言行以聖人為模範。與兄程顥合稱為「二程」,開創洛派理學。
平風靜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噥了一會,天色漸漸明了,那時已自風平浪靜,撥轉船頭望鎮江進發。」其中的「風平浪靜」皆為如此語義。明代大儒陸九淵《語錄》:「因提宮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及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第八七回:「整頓飯食喫畢,已有掌燈之時,卻是風平浪靜,毫無動靜。」其中「風平浪靜」所修飾的對象則由自然現象轉而為人事景況,引申成平靜無事的意思,現今使用這個成語時多用此義。
孔安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孫,西漢大儒。治《古文尚書》,以今文讀之,又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井然不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井有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
心回意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王夫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王夫之(1619年-1692年,中國明朝神宗萬曆47年-清朝聖祖康熙31年),字而農,號薑齋、又號夕堂,或署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晚年隱居於形狀如頑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學者遂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明末大儒。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著作:思想和歷史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讀通鑑論》、《宋論》等等,後人輯為《船山遺書》六十八種三百三十九卷刊行於世,著述之豐,當世罕有其比。觀點:氣化宇宙論,道器合一論,天人合一的人性論……。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