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3.83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滅。 (15) 就李:春秋時地名,在今浙江省崇德縣東南。〔參考資料〕 《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另可參考: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彊,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彊1>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2>;衝風3>之末,力不能漂4>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注解〕 (1) 彊:音ㄑ|ㄤˊ,同「強」,強勁有力。 (2) 魯縞:古代魯地所產質地細緻的絲織品。縞,音ㄍㄠˇ,絲織品。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拼音︰yī guān mù hóu釋義︰猶「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元.汪元亨〈朝天子.繁華景己休〉曲:「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歸山袖。」 參考詞語︰木猴而冠注音︰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漢語拼音︰mù hóu ér guān釋義︰木,通「沐」。「木猴而冠」即「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三齣》:「項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謀天下矣。」 參考詞語︰沐猴衣冠注音︰ㄇㄨˋ ㄏㄡˊ | ㄍㄨㄢ漢語拼音︰mù hóu yī guān釋義︰猶「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明.無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
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文縟節」典源作「繁文縟禮」,指繁縟的儀式禮節。〈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是元稹代皇帝所擬的詔命,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為掌管宗廟禮儀之官。古時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儀式禮節十分複雜,需有專人教授。因此皇帝下詔,任命王永為太常博士,負責在朝廷中教導諸生祭祀、參拜的禮節。後來「繁文縟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繁縟的儀式禮節。出現「繁文縟節」的書證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以科條律例為足剔奸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方、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宋.黃庭堅〈次韻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遠莫浪許,富貴崢嶸今鼎來。」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倫:司馬倫(?∼西元301),晉宣帝第九子,晉惠帝時,率兵入宮稱帝。 (2) 璽綬:天子的印章及組綬。指印璽。 (3) 越次:不循順序。 (4) 廝役:供勞役使喚的人。 (5) 貂蟬:古代武官帽子上的裝飾。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六.西南夷列傳》滇王1>與漢2>使者言曰:「漢孰3>與我大?」及夜郎侯4>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5>滇大國,足事親附6>,天子注意7>焉。 〔注解〕 (1) 滇王:漢朝時西南邊境,地約當在今雲南省東部滇池附近一個王國的君王。 (2) 漢:此處指西漢(西元前206∼西元8),自漢高祖至孺子嬰,以長安為都。 (3) 孰:誰,哪個。 (4) 夜郎侯:漢朝時西南邊境,地約當在今貴州省西北部附近一個小國的國王。 (5) 盛言:極力稱說。 (6) 足事親附:值得從事與之親善而使其歸附。 (7) 注意:關注、留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黍稷等穀物。通「粢」。《詩經.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禮記.祭統》:「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漢.鄭玄.注:「齊,或為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