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養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順父母的意志。《孟子.離婁上》:「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呂氏春秋.孝行覽.孝行》:「龢顏色,說言語,敬進退,養志之道也。」
頌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頌美稱讚。如:「大家對他的孝行頌讚不已。」
殫智竭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智識與精力。《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相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懽樂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也作「竭智盡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用來治眼病的器械。《北史.卷八四.孝行傳.張元傳》:「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鎞療其祖目。」
2.箭鏃形的刀。古代醫生用來治療眼疾的手術用具。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涅盤經》:『有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鎞刮其眼膜。』」《北史.卷八四.孝行傳.張元傳》:「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鎞療其祖目。」
睫不得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親自嚐過才拿給母親服用。袁盎以為文帝雖貴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這樣的形容雖然過於誇大,但文帝親侍湯藥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頌,也因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目不交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逐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人因身上有惡臭而避居海上,未料海上竟有人嗜其臭味而尾隨不捨。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後比喻奇特的僻好。唐.杜牧〈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海邊慵逐臭,塵外怯吞腥。」宋.黃庭堅〈有聞帳中香以為熬蝎者戲用前韻〉二首之一:「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節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節操、有孝行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明日要到王父母那裡領先嬸母舉節孝的坊牌子,順便交個錢糧。」
玉昆金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昆,兄弟。玉昆金友乃稱讚兄弟才德兼美之詞。語出《南史.卷二三.王彧傳》:「銓雖學業不及弟錫,而孝行齊焉,時人以為銓、錫二王,可謂玉昆金友。」也作「金友玉昆」。
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天蕭索的氣息或氣勢。《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詩三首之一:「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竭水搏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竭澤而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載,春秋時,晉國將要和楚國開戰。國君晉文公非常憂心,問大臣咎犯說:「敵軍人數比我們多,要如何應戰呢?」咎犯回答:「我聽說禮不厭繁,兵不厭詐,要打贏這場戰爭,仍然得靠詐術。」文公將咎犯的建議告訴雍季,雍季說:「把澤水排光來捕魚,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沒有魚可捕了;把草木燒光來打獵,一定可以捉到獵物,但明年就沒有獸可以獵了。雖然這次用詐術應戰,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沒效了,並不是長久之計。」最後,文公還是用咎犯的建議,打敗了楚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雍季的功勞比咎犯高,大臣們勸諫說:「這次打了勝仗,全靠咎犯的計謀,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