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37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岸、水邊。《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宋.王安石〈題燕侍郎山水圖〉詩:「往時濯足蕩湘浦,獨上九嶷尋二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畏懼。《楚辭.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食物熟透而鬆軟。《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紅樓夢》第一一回:「說有好吃的要幾樣,還要很爛的。」
高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峨峨:音ㄜˊ ㄜˊ,高聳的樣子。 (5) 洋洋:水勢盛大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歲月、光陰。如:「時不我與」。《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
逐臭之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逐臭味的人。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後用「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就被冠以「弒君」的罪名呢?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例子舉得不對,罪名也定得太過牽強,沒有達到原本彰顯樂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變得十分可笑。後來「不倫不類」這句成語,就從劉知幾《史通》中的「編次不倫,比喻非類」演變成,用來形容事物不成體統。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親自嚐過才拿給母親服用。袁盎以為文帝雖貴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這樣的形容雖然過於誇大,但文帝親侍湯藥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頌,也因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目不交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