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虛寇之方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奈及利亞的約魯巴(Yoruba)人所表演的一種方舞(Square),係由遠西引進。由兩位女孩及兩個男人面對面表演。儀典的主持人選出女舞者,替她們配對,並在女孩的頭上或膝部繫上方頭巾。所配的音樂是一種狐步舞曲,並由五個鼓手擊鼓合音,此外再加上木匠的鋸子以及釘子敲打瓶子的噪音,由鼓手及男孩合唱團唱歌伴舞。而後此舞受傳教士影響,顯然已遭修改,所用的歌曲含有宗教寓意,而舞蹈據說僅由基督徒所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傑寇遜,雷阿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出生於聖彼得堡,俄籍芭蕾舞者、舞蹈教師與編舞家,在列寧格勒芭蕾學校隨波娜摩爾(Ponomare)習舞,1926年畢業後進入聖彼得堡GATOB芭蕾舞團(St. Petersburg State Academic Theater for Opera and Ballet),此時他在扮演個性演員,造型奇異表現得非常突出,不久開始與Kplan、Vainonen、Tchsnokov等舞蹈家合作編舞,雷阿尼.傑寇遜擅長於塑造性格與造型奇特的角色,早期成功的作品有《鳥與獵人》(The Bird and the Hunter)和《盲女》(The The Blind Girl),1933-1942年在莫...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羅馬的寇利將軍;教皇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五幕默劇舞劇。費沃利(Dominique Le Févre)編舞,Pontelibero作曲,Solfi編劇,Landriani佈景設計,Motta與Mazza服裝設計。1797年2月25日首演於米蘭斯卡拉劇院(Milan The Teatro alla Scala)。故事大略如下:教皇庇護六世不顧寇利將軍的建議,依然派遣奧軍攻打法國;戰敗後,教皇接受法國的條件,也屈辱的換下皇冠,戴上費里吉安帽(Phrygian Cap)。接著是段全體手牽手成一排的法朗多舞(Farandole),最後的結尾舞是第一次法國革命時歌詠的卡曼紐歌舞(Carmagnole),並演奏著馬賽曲(La Marseil...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寇塔爾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寇塔爾管是十六∼十七世紀時的英國木管樂器,它的外形是圓錐形,由一段完整的木材造成兩個底部相連,頂端分開的管筒,管筒端裝有一個S形的雙簧吹嘴。寇塔爾管又分高音和低音兩種,其低音寇塔爾管是現代巴松管的前身。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法寇,路易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和編舞者。生於紐約,師從魏德曼(Weidman)、葛蘭姆(Martha Graham)和李蒙(José Limón)。1960年參加李蒙舞團首次登台演出,1967年開始從事編劇,1968年組舞團,於紐約及全美展開演出。他的舞團於1973年首次登陸歐洲,自此他在國際間漸揚名,也應許多世界知名舞團的邀請,參與編舞工作,如荷蘭舞蹈劇場(The Netherlands Dance Theatre)、藍貝爾芭蕾舞團(Ballet Rambert)和斯卡拉芭蕾舞團(La Scala Ballet)等團體。重要舞作包括《魚子醬》(Caviar, 1970)、《沈睡者》(Sleepers, 19...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
苟欽寇,雷歐諾拉.歐羅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菲律賓舞團(Filipinescas Dance Company)創辦人,此舞團從1930年代到1970年代曾到美國和歐洲巡迴演出,其舞蹈創作將民俗舞蹈轉化為現代表現的形式。她研究菲律賓民俗和民俗舞蹈的顛峰是在創作出一齣長篇作品《Filipinescas: Life, Legend and Lore in Dance》,它取材自許多菲律賓民俗舞和菲國歷史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傳說。她被尊奉為「國家舞蹈藝術家」。
|
寇貝烏瓦假面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巴西(Brazil)西北部之寇貝烏瓦(Kobeua)與卡烏阿(Kaua)印度安人為紀念死者而跳的舞蹈。舞者面帶獸類、鳥類或昆蟲類之面具,他們認為藉面具之力可代表為各類動物之精靈。與澳洲之《寇若貝里舞》〔見Korroborees〕相似,這些印地安族人自認非超自然而是自然之一部分。他們表演面具舞是為了恢復舞者中一人死亡而失去的生命力〔見瑪那(Mana)〕。舞蹈時舞者模仿森林中各種動物之習性,其中兩人表演巴西一種大而發光之藍蝴蝶,旁邊另有舞者模仿燕子之衝刺飛行的動作,另有一組舞者則表演一群沙蠅之飛行的動作,另有一人扮演樹獺吊於屋內橫樑上,其他尚有扮演貓頭鷹、兀鷹、美洲虎以及其他森林中之動物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佛寇瓦,薇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編舞家和教師,她生於聖彼得堡,曾在阿金.沃楞斯基(Akim Volynsky)所創立的俄國舞蹈學校(the Russian Choreographic School)學舞,也曾受教於瑪麗亞.羅曼諾娃(Maria Romanova)和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Agrippina Vaganova)門下。從1925年至1929年被聘為國立歌劇和芭蕾學院劇團(State Academic Theatre for Opera and Ballet)舞者。隨團在中國和日本巡迴演出後留在上海,擔任喬治.貢夏洛夫俄國芭蕾學校和舞團(Georgi Goncharov´s Russian Bal...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寇克諾,伯利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生於莫斯科,俄裔法籍作家與編劇家,筆名為「Sobeka」,狄亞格烈夫的朋友,1923年加入俄羅斯舞團為舞團編劇,作品包括《麻煩》(Les Facheux, 24)、《微風與花》(Zephire et Flore, 1925)、《水手》(Les Matelots, 1925)、《牧歌》(La Pastorale, 1926)、《小母貓》(La Chatte, 1927)、《歌頌》(Ode, 1928)、《乞討的神》(The Gods Go a-Begging, 1928)、《舞會》(Le Bal, 1929)、《浪子》(Prodigal, 1929)。1932年為蒙地卡羅俄羅斯芭蕾舞團的...
Lincoln Kirstein《Dance》, 1938、Horst Koegl《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y Clarke & Clement Crisp《Ballet An Illustrated Histiry》1973.
|
捷貝奇寇斯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歌曲名。二十世紀初葉由小亞細亞難民帶至希臘,可能源自土耳其東安納托力亞的《捷貝克舞》(Zeybeck,一種9/8拍的圓舞)。雅典的《捷貝奇寇斯舞》是在港口附近的咖啡內,隨著「Bouzouki」樂團的音樂所表演的舞蹈和歌唱,每樂節有八拍,音樂和歌唱先行開始,接著有一或二位男子起身,分別專注地舞著,他們舉起手臂並彈擦手指發出聲音。Bouzouki樂團最主要的樂器是稱為Bouzouki的希臘魯特琴,此外還有曼陀鈴琴和吉他。Bouzouki和Zeybeckikos音樂都是以屬於雅典港區特有的古老節奏為基礎而編成的,在港口附近的咖啡館內表演,到了1950年代,這些舞蹈和歌曲在城裡受到輕視,才流行於...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