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遊記.第五三回》卻說那沙和尚提著吊桶,闖進門去,只見那道人在井邊攩住道:「你是甚人,敢來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寶杖,不對話,著頭便打。那道人躲閃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掙命。沙僧罵道:「我要打殺你這孽畜,怎奈你是個人身!我還憐你,饒你去罷!讓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後面去了。沙僧卻纔將吊桶向井中滿滿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門,駕起雲霧,望著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饒他罷!饒他罷!」大聖聽得,方纔使鐵棒支住鉤子道:「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
生龍活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其卷九五收錄了學生與他討論北宋理學家程顥的一篇文章〈定性書〉,這是程顥在鄠縣作官時,回覆給當代鴻儒張載的一封信,討論「定性」的問題。朱熹告訴學生,所謂定性就是定心,學習任何事都要先將心定下來,心若有紛擾,任何方法都無法學得好,這就是《大學》裡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不然有如果像龍虎般的活力,更是難以掌握。後來「生龍活虎」就被用來比喻活潑勇猛,生氣勃勃。
立即性技巧(immediac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享他們的想法或感覺。3. 具有幫助-當立即性技巧適用時,個案會承認互動的一些原因,並且針對回應進行對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立即性技巧英文關鍵字:immediacy 參考資料1.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972. Clara E. Hill (2006).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林美珠、田秀蘭合譯)。台北市:學富文化。p. 2723. 陳恆霖. (2004). 立即性技巧的應用: 一個案例的分析. 輔導季刊, 40(3), 9-17.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境界。《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這首詩通過對話的形式,表現了友矢志歸山、作者設酒饌別的場景。詩句看似平淡,但細細品味,其中包含了無限深意。「君言不得意」,既是朋友歸山的原因,其中也有作者的感慨。當此之時,對友人任何安慰的語言都顯得那麼拙笨與多餘,惟有悵望天上自由舒捲的白雲而仰天長嘆了。這無言之言,遠勝萬語千言,而這種比興寄託的手法,深得詩中三昧,並蘊含了不盡之餘昧。            鍾惺在【唐詩歸】中評這...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大眼睛遙望。」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表達對於差異的關切。5. 分析傳統課程教學之中所忽略的「差異」為何,並且比較分析各種相互矛盾的對話,藉以創造新的知識形式。因此,教學乃是一種政治活動,目的在對抗大型敘事的霸權。6. 後現代的批判教育學應該透過「分析和可能性之語言」的運用,協助教師與學生發展變革的意識。換言之,一方面針對現狀進行批判,另一方面則發展社會改革所最需要,最關鍵的可能性。7. 在批判教育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一個「轉化的知識份子」。教師不應侷限自己在學校活動之內,他應該積極參與社區的民主政治活動,傳達他們的聲音。批判教育學應該協助教師...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背景",當事人的覺察與反應為治療"主體"。治療者和當事人之間是人對人的關係。 完形治療的技術內在對話的練習:ex空椅技術,讓人格的優勝者(topdog)、劣敗者(underdog)對話,使當事人充分經驗內在衝突。繞圈子:邀請團體一位成員走到其他成員面前,對每個人說或做一些事情。目的是面質、冒險、開放自己、實驗新的行為、促進成長及改變。倒轉技術:請當事人演出與其典型為相反的角色。ex:請習慣討好的人演出拒絕人的角色。這技術可讓當事人接觸被埋藏及否...
赤手空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桓寬《鹽鐵論》就已經看到,記錄漢昭帝時賢良文學之士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爭論鹽鐵酒專賣制度存廢問題的對話。〈論勇〉一文說:「使專諸空拳,不免於為禽。」是說春秋吳人專諸效命於公子光,他將匕首藏在魚肚裡,藉口送魚趁機刺殺了吳王僚,隨即被吳王僚的部下給殺死。說明即使是專諸這麼有能力的人,如果手上沒有任何東西,也免不了被捉的命運。事實上,「赤手」就是「空拳」,合義併用成「赤手空拳」一語,用來指手中空無一物。如《西遊記》第二回:「足下踏一對烏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門外叫哩。」亦用於形容沒有一點憑藉,如:「赤手空拳闖事業。」
和衷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衷共濟」係由「和衷」及「共濟」二語組合而成。 「和衷」一語出自《書經.皋陶謨》,內容記載皋陶(ㄧㄠˊ)和禹對於以德治國的一段對話。其中「同寅協恭,和衷哉」這句話,大意是:同僚之間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同心和善相處啊!「共濟」則出自《國語.魯語下》,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途中經過涇水,沒有軍隊肯先渡河。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諡號穆子)該怎麼辦?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詩經.匏有苦葉》,不懂其他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說:「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孫豹說他吟誦〈匏有苦葉〉,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們要儘快...
目錄1 認知行為矯正之簡介2 認知行為矯正之重要概念3 行為改變的三階段歷程3.1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3.2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3.3 第三階段:學習新的技巧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認知行為矯正之簡介認知行為矯正治療法的代表人物為Meichenbaum。此治療法認為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為,個案必須注意到他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以及自己的反應對別人產生的影響。認知重建扮演著重要角色,Meichenbaum認為認知結構是思考的整合部門,是用來監督和指導想法中的選擇。此學派認為當個案注意到自己行為時的認知時,便能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