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20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箭的袋子。《說文解字.竹部》:「籣,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被甲鞮鞪,抱弩負籣。」唐.顏師古.注:「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箭不虛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箭射出一定會中標。形容善射。《三國演義》第五八回:「馬超箭不虛發,船上駕舟之人,應弦落水,船中數十人皆被射倒。」
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駕馭馬匹。《三國演義》第七回:「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西遊記》第一九回:「三藏縱馬加鞭,直至樹下。」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2 諸子百家3 關鍵字4 出處 故事商朝由於長期受到周邊的遊牧民族的入侵而日漸衰弱,在約西元前1025年被推翻。繼而代之的是新的王朝政權─周朝。周朝成功地維持了幾個世紀的統一王國。他們不僅改良武器,裝備有鐵劍、弓箭和戰車,並且在北方邊境建築防禦工事,抵擋周邊遊牧民族的入侵。自西元前481年起,周朝統治的中國,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稱王稱霸,戰爭持續不斷。在此時期,至聖先師孔子率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到處鼓吹中庸之道,希望各國君主能彼此克制行動,和平共處。孔子認為,君主不但需要維持君臣的和平...
不墮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業。
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中女官的名稱,漢代始設置。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也作「材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在馬上裝弓箭的器具。《廣韻.平聲.元韻》:「鞬,馬上盛弓矢器。」唐.許堯佐《柳氏傳》:「乃衣縵胡,佩雙鞬。」
愛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羅馬神話中專門掌管愛情的神邱比特。邱比特傳說是女神維納斯的兒子,常被塑造成手拿弓箭,背部有一對翅膀的男孩形象。[例]他最近被愛神的箭射中,墜入情網了。
射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箭或槍炮的射擊者。《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其為春秋第一射手,名不虛傳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