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弓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把兩隻手捏了拳頭,做一個開弓的手勢,哈哈大笑道:『二十年間,張弓簇箭,不曾撞個對手。』」
一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箭之地。指弓箭射擊時所及的距離。宋.楊萬里〈游蒲澗呈周帥蔡漕張舶〉詩:「海風吹袖萬丈長,海水去人一弓遠。」
繩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2 日本第一位皇帝3 關鍵字4 出處 故事距今約1萬四千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離,變成列島。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除捕魚外,人們也採集七葉樹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閒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 日本的繩紋時期約自公元前9000年前開始,而且至少持續公元前300年。在日本早期歷史中,這是第一個,也是為時最長的文化。所謂「繩紋」的意思是指「繩索般的花紋」。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日本人首先在製作的陶器上繪製繩紋...
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百個腳步的距離。古人常用為射箭時射程的標準。如:「百步穿楊」。《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操欲觀武官比試弓箭,乃使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挂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為界。」
甲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鎧甲和戰馬。泛指戰爭、軍備。唐.杜甫〈嚴氏溪放歌〉:「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宋史.卷一九○.兵志四》:「臣竊謂陝西、河東弓箭手,官給良田,以備甲馬。」
弓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箭術與馭馬術。《西遊記》第三○回:「微臣自幼好習弓馬,採獵為生。」
邱比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神話中專司戀愛的神。為英語Cupid的音譯。傳說是女神維納斯的兒子,常被塑造成手拿弓箭,背部有一對翅膀的男孩形象。也稱為「愛神」。
弓藏鳥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反的計畫洩露,自縊而死。《淮南子.說林》中提到「狡兔捕獲了,就把獵犬烹煮來吃;高飛的鳥射盡了,就將弓箭收藏起來」,意思就是事情成功之後,有功之人已無利用價值,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因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後來「鳥盡弓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卻遭到殺戮或疏遠的命運。
弓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善於射箭的人。也稱為「弓弩手」、「弓箭手」。
談天論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談。形容人知識豐富,能廣泛談論各種事情。元.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出來的談天論地,胸捲江淮,不離了龍韜虎略,弓箭旗牌,展胸襟個個英才,論機謀轉轉安排。」也作「談天說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