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01.《陳書.卷三三.儒林列傳.戚袞》:「摛辭辯縱橫,難以答抗,諸人懾氣,皆失次序。袞時騁義,摛與往復,袞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文深加歎賞。」02.《三國演義》第四三回:「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應答如注"> 
問答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了解。(2)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因而能夠活用所學知識。(3)可使學生從問答活動中養成應答與對話能力。3.對教學活動之功用:(1)可引起動機和提示要點。(2)可啟發師生思考。(3)可複習教材。(4)可練習某種教材。 發問技巧1.態度自然2.先發問後指名3.留下思考時間4.普遍指名5.任意指名6.不複述問題7.向不注意者發問8.不暗示答案9.注意傾聽10.不中途協助11.不複述答語12.允許其他學生作答13.補充答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問答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Catechetical Method 參考資料 ...
風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韻才華。如:「風華絕代」、「風華正茂」。《南史.卷二五.列傳.到彥之》:「舉動風華,善於應答。」
對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人共犯一案,預審時令各犯及證人互相質問應答,以證其是否同謀,稱為「對質」。亦泛指與問題互相關連的各方當面對證。《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廉使叫押到屍場上認領父親屍首。取出僉事對質一番。」
嘻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歡笑。《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試問他來歷備細,那小孩子應答如流,語言清朗,……不怕面生,就像自家屋裡一般嘻笑自若。」《紅樓夢》第五六回:「那邊有幾個女孩兒做針線的,也有嘻笑頑耍的。」
閱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看。《宋史.卷二六四.盧多遜傳》:「必通夕閱覽,及太祖問書中事,多遜應答無滯,同列皆伏焉。」也作「閱看」。
應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范正敏《遯齋閑覽.人事.應聲蟲》:「余友劉伯時,嘗見淮西士人楊勔,自言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輒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士見之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所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因頓餌數粒,遂愈。」
一搭一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應答唱和。如:「他們倆一搭一唱,好似在說相聲。」
應對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思敏捷,答話如流水般順暢。《南史.卷六○.徐勉傳》:「既閑尺牘,兼善辭令,雖文案填積,坐客充滿,應對如流,手不停筆。」《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欲用為謀士。」也作「對答如流」、「應答如流」。
報怨以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德報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憲問〉篇中有一段論述謝恩報怨的方法。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此外,在《禮記.表記》中也記載了孔子曾經說過的話:「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