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0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失地。定公十四年,歲乙巳,孔子五十六歲,攝行相事,誅少正卯,勤理國政,經三月善政,魯國大治,路不拾遺。因齊國使女樂蠱惑季子及定公,朝綱墜落,孔子於是掛冠離魯,先 到衛國,見衛國不可為,旋赴陳國經過匡邑,匡人誤認孔子為陽虎,險被害,乃折回衛國,住籧伯玉家裏;見子南。不久,適宋,險被司馬桓魋謀殺.遂離宋赴陳,住司城貞子家裏,居三年,返衛,衛靈公不能用他,又住籧伯玉家裏,因靈公不懷好意,孔子又適陳,旋如蔡及葉等小國;楚昭王打算把書社土地封賜孔子,因令尹子西反對,昭王乃打消主意。孔子又返衛,時靈公巳卒,衛國新君名輒,欲得孔子...
追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追懷往事。唐.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詩:「看畫曾飢渴,追蹤恨淼茫。」
破天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二》。 (2) 劉蛻:字复愚,唐長沙人,生卒年不詳。宣宗大中四年進士,累遷右拾遺、中書舍人。 (3) 及第:舊稱科舉中式為及第。 (4) 崔魏公:崔鉉。字臺碩,唐博州博陵人,生卒年不詳。敬宗寶歷間進士。累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不和,罷為陝虢觀察使。宣宗初封博陵郡公,出為淮南節度使。懿宗咸通初徙山南東道、荊南二鎮,封魏國公。卒於官。 (5) 資:給。〔參考資料〕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二》江西自國初以來,士人未有以狀元及第者。紹聖四年,何忠孺昌言始以對策居第一,里人傳以為盛事。故謝民師有詩寄忠孺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蓋記時人之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寵愛。《玉篇.女部》:「嬖,賤而獲幸者。」晉.王嘉《拾遺記》卷五:「初,帝深嬖李夫人。」唐.陳鴻《長恨傳》:「繇是治其容,敏其詞,婉變萬態,以中上意。上益嬖焉。」
搜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求羅致。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代宗之初,搜羅俊逸,拜公左拾遺。」《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凡稍有名望,稍有學問的人,他都搜羅到他手下,出了錢養活。」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陟降,幽顯盡披閱。嶔駭風雨區,寒知龍蛇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經世豈非道,無為厭車轍。 題鄭拾遺草堂  借地結茅棟,橫竹掛朝衣。秋園雨中綠,幽居塵事違。  陰井夕蟲亂,高林霜果稀。子有白雲意,構此想岩扉。 詠玉  乾坤有精物,至寶無文章。雕琢為世器,真性一朝傷。 詠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詠水精  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裏。持來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詠珊瑚  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 詠琉璃  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象筵看不見,堪將對玉人。 詠琥珀  曾為...
幽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而幽靜。唐.劉長卿〈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詩:「滄州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且不說那靈隱的幽深,天竺的清雅。」
食不知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無法辨別美味。形容憂慮煩躁或忙碌勞累的樣子。唐.白居易〈初授拾遺獻書〉:「臣所以授官已來,僅將十日,食不知味,寢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寵。」也作「食不甘味」。
先睹為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先目睹,引以為快,形容渴望見到的心情。如:「每當新書問市,他總要先睹為快。」
輔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輔佐君主的人。後多指宰相。《後漢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伏湛》:「柱石之臣,宜居輔弼,出入禁門,補缺拾遺。」《宋史.卷三五九.列傳.李綱下》:「臣昧死上條六事:一曰信任輔弼,二曰公選人材,三曰變革士風,四曰愛惜日力,五曰務盡人事,六曰寅畏天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尚志所上的十策,朕細看,學問很淵深。這人可用為輔弼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