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巖穴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士。古代高士多隱居於山洞,故稱為「巖穴之士」。《史記.卷六一.伯夷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魯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
壯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增加勇氣。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汝陽三斗始朝天」句下師古.注引《唐史拾遺》:「臣以三斗壯膽,不覺至此。」
不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公平、不公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正待要歡天喜地指日成親,只見補闕拾遺等官,為選舉不公,交章論劾吏部尚書。」《紅樓夢》第五六回:「如今這園裡幾十個老媽媽們,若只給了這幾個,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
家給人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家豐衣足食,人人生活富足。《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晉書.卷六六.陶侃傳》:「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也作「戶給人足」、「家給民足」、「人給家足」。
五斗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祿。唐.岑參〈送許拾遺恩歸江寧拜親〉詩:「看君五斗米,不謝萬戶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懷南州諸官〉詩:「懷哉千金軀,博此五斗米。」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78~740)字子壽,唐朝曲江人。官任拾遺時,曾於玄宗生日,進《千秋金鑑錄》。後為相,以正直著稱。其文學冠一時,詩勁煉質樸,寄託深遠,首創清淡之派;諤諤有大臣節。卒諡文獻。著有《曲江集》。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的東江遊擊隊的幫助下,離開香港輾轉達桂林。在桂林的9個月期間,寫下了長篇《霜葉紅似二月花》和《劫後拾遺》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慶。 1943年8月起,長篇《走上崗位》陸續發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個劇本《清明前後》的創作,並於9月在重慶上演。這一年的6月,進步的文藝界爲紀念茅盾創作活動二十五周年,舉行了慶祝會,並發起茅盾文藝獎金徵文。抗戰勝利後,茅盾於1946年 3月離開重慶,經廣州、香港,5月到達上海。主編《文聯》雜誌;並參加呼籲和平、爭取民主的活動。在香港期間,曾連續發表《應走和平民主路線》《認清國...
修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竹。唐.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詩:「閒居日清靜,修竹自檀欒。」唐.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