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偶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經常、屢屢、一貫、每次、常常、時常
鑄成大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伐牙軍,雖然大獲全勝,但朱全忠卻駐守在魏博,沒有撤走。羅紹威被迫必須負擔他們龐大的軍需物資,朱全忠又時常要求賄賂,不到半年的時間,魏博府庫為之一空。羅紹威後悔不已,感嘆地說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錯,銼刀之意,就字面解之,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縣的鐵,也不能鑄成如此大的銼刀,但因「錯」也有「錯誤」之意,乃隱含合六州四十三縣的資源,也無法滿足朱全忠的需索,也等於說求助於朱全忠,實為大錯誤。可謂一語雙關,道盡無限悔意。後來這兩句話被濃縮成「鑄成大錯」,用來比喻造成重大的錯誤。
半斤八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斤、兩都是計算重量的單位。宋制以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就等於八兩,所以用「半斤八兩」來比喻兩者相等,彼此一樣。在宋代的戲曲已見使用,如《張協狀元》裡一個粗獷的淨角和一個滑稽的丑角為錢起了爭執,居中調停的末角就說兩人「半斤八兩」,一樣無理。《宋元戲文輯佚.王質》:「伊嬌俊,我鶻伶,算半斤八兩稱兒稱著不沉不輕。」意思是兩人一樣輕巧嬌美,可見此為當時常用的俗語。後來「半斤八兩」就被用來比喻彼此相當,不相上下。
觸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鏡花緣》九九回:「惟恐廁內倘有赤痢血痔之類,也好教他觸目驚心,時常打掃。」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3) 子龍: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4) 吳: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國號吳,都建業,後為晉所滅。 (5) 錦囊:錦緞製的袋子。古人用來珍藏機密貴重的文件或物品。
充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充足、加強。[例]時常閱讀書報雜誌可充實知識見聞。
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狼群常在草地上臥息,離去時常將草地弄得一片凌亂以滅跡。後用此語形容凌亂不堪。《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也作「狼籍」。
一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錢不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錢不值」原作「不直一錢」,是指連一文錢也不值,而一文錢是古代幣值的最小單位,因此比喻沒有任何價值,出自《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史記》記載,西漢時的一位將官名叫灌夫,性格剛直,交遊廣闊,但對貴族常表現出不屑的態度,時常與人起衝突。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熱之際,灌夫向田蚡敬酒。由於兩人過去有嫌隙,田蚡斷然拒絕,引起灌夫十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
有明顯之雷同與相近時。搬家經驗中經常出現必須更改電話號碼的狀況。最初很難記住新電話號碼,是由於舊號碼時常浮現心中(正向干擾);然而經過習慣與熟悉之後終於能牢記新號碼, 卻發現反而忘記舊號碼一即使過去曾使用那個號碼那麼久(反向干擾)。干擾理論最重要的預測是:當訊息不被新資料干擾時,最能被順利回憶。學生可應用此效果適度處理干擾問題:像是考試前安排作息表(在等待考試期問所需學習或從事其他事情,在性質上十分不同於測驗材枓,避免產生干擾)。 參考文獻游恆山譯(2004)。心理學。台北市:五南。陳億貞譯(2004)。普通心理學(Ro...
三不五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閩南方言。指時常。如:「他三不五時到附近和鄰居聊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