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鳴鐘列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鐘鳴鼎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田農,掘業,而秦揚以蓋一州。掘冢,姦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戲,惡業也,而桓發用(之)富。行賈,丈夫賤行也,而雍樂成以饒。販脂,辱處也,而雍伯千金。賣漿,小業也,而張氏千萬。洒削1>,薄技2>也,而郅氏鼎食3>。胃脯,簡微耳,濁氏連騎。馬醫,淺方4>,張里擊鍾5>。此皆誠壹之所致。 〔注解〕 (1) 洒削:音ㄒ|ˇ ㄒㄩㄝˋ,磨刀時以水灑之。 (2) 薄技:粗淺的技藝。 (3) 鼎食:列鼎而食。形容富貴人家飲食奢侈。鼎,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
瑜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yoga的音譯:(1)謂修行。指控制和運用我們的一切事物和心念,發展直觀的能力,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瑜伽論記.卷一之上》:「此中意說三乘所有境、行、果法並名瑜伽。」(2)狹義的僅指某種修行方法。如修定或修行止觀,或修八正道。《瑜伽論記.卷一之上》:「修三摩地名『瑜伽』」。(3)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而內有,事皆唯識。」
說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講說正道。《法華經.卷三.藥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
陳義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著作外,並主編多種詩選、散文選、小說選。 觀點詩觀在《遙遠之歌》中,我曾表白:「寫詩如練劍,有其正道大法,一首詩如不能托出厚實的情懷、深刻的情境,那麼字詞、語法之矯造,主義、花招之賣弄,徒使人厭而已。」說的是詩法。現在讓我們思考詩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心「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又是另一種心。詩心,無非掌握生命中最難言的枝節,像是飄飛在時間中的光影,從中發現了一些什麼,並且精確地傳達出來。 著作那泥濘的小路(散文集) 台北,浩瀚出版社(絕版) 一九七五落日長煙(詩集) 高雄,德馨室出版社(絕版...
替天行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觀念中,天道為正義的代表。替天行道為代替上天在人間行使正道,以伸張正義。《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殺戮人民?」《金瓶梅》第一回:「惟有宋江替天行道,專報不平,殺天下贓官汙吏,豪惡刁民。」
大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道。《文選.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反初服於私門。」《三國演義》第六回:「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
素行不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向來不守正道。[例]他因為素行不良,一有壞事發生總是被列為優先懷疑的對象。
背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棄離叛。如:「你這樣做不是背離了正道?不可取!」
不取一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介不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有一次萬章問孟子:「我聽說伊尹曾經以宰割烹調的手藝來要求湯任用他,有這回事嗎?」孟子說:「沒有。不是這樣的。伊尹在莘國的郊野耕種,並且喜愛堯舜的道理。如果不合堯舜的義理,不合堯舜的正道,就是把天下當俸祿送給他,他也會棄之不顧。縱使拴住四千匹馬放在面前,他也不會看一眼。只要是不合道義,即使一支小草,他也不會拿給別人或拿別人的。」後來「一介不取」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一介不以取諸人」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休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喜樂正道。《詩經.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