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炙、燒。唐.杜甫〈火〉詩:「勢欲焚崑崙,火彌焮洲。」宋.范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瘴風如火焮,嵐月似煙昏。」
望洋興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洋興嘆」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1>,於是焉河伯2>始旋3>其面目,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燒、焚毀。如:「銷燬」、「燒燬」。《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至牛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
嶇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山勢險峻。《文選.王襃.洞簫賦》:「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文選.范曄.樂遊應詔詩》:「遵攀蒙密,隨山上嶇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蔽。《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昧薆於未,申堅於申。」南朝齊.王融〈餞謝文學離夜詩〉:「離軒思黃鳥,分薆青莎。」
星移物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換星移」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王勃〈滕王閣〉詩(據《全唐詩.卷五五.王勃》引)滕王高閣臨江,珮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1>,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2>外長江空自流。 〔注解〕 (1) 悠悠:安閑暇適的樣子。 (2) 檻:音ㄐ|ㄢˋ,欄干。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飛龍在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比喻帝王在位。宋.陸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飛龍在天,方仰君臨之德;流虹繞,實開聖作之祥。」《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陛下飛龍在天,故天意以食龍示警。」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縈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折迴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若水注》:「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傾側縈迴,下臨峭壑。」唐.王勃〈滕王閣序〉:「鶴汀鳧,窮島嶼之縈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