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己知彼」,典源作「知彼知己」。「知彼知己」意謂正確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語本《孫子.謀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澄淨、純潔。與「濁」相對。如:「清潔」、「清」。《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盡情、底。如:「痛罵」、「痛飲」、「痛快」、「痛改前非」。《管子.七臣七主》:「姦臣痛言人情以驚主。」唐.尹知章.注:「痛,甚極之辭。」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音響亮清。如:「宏亮」、「嘹亮」。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則聽的語如鐘,喝一聲響亮春雷動。」
精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而透。如:「這位政論家對時勢有精闢的分析。」
應接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一書,記載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其中有一篇描述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對浙江會稽山一帶優美風景的讚美。王氏說:「從北邊的山陰縣出發,一路上群山層疊,雲霧繚繞,松柏挺立,潭湖清,又有瀑布傾瀉而下,美景多得看不完,讓人無法一一觀賞。」後來「應接不暇」就被用來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亦用於比喻事情繁忙,難以應付。
幡然悔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的悔改、醒悟。如:「大家對他幡然悔悟的作為,甚感驚訝。」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透、浸透。《淮南子.原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後漢書.卷一○.獻帝伏皇后傳》:「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