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時發出光熱的部分。俗稱為「火苗」。如:「火焰」、「赤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質燃燒時所產生的氣狀物。《說文解字.火部》:「煙,火氣也。」如:「炊煙」、「狼煙」。唐.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蠟和油製成,可燃燒發光的條狀物體。如:「蠟燭」、「紅燭」、「洞房花燭」。
死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熄滅的灰燼,又重新燃燒起來。如:「在郊外烤肉後,要確實將火苗熄滅,以免死灰復燃,引發火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燒用的設備、器具。如:「電爐」、「圍爐」、「瓦斯爐」。宋.王安石〈夜直〉詩:「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也稱為「爐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燒。《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當來烈紙焚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燃燒。[例]星火燎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屑末。如:「骨灰」、「紙灰」。唐.韋應物〈傷逝〉詩:「染白一身黑,焚木盡成灰。」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1.燃燒。《抱朴子.內篇.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燔康居,灰珍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可燃物、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裡點個火……那火頃刻開天也似般大。」
1.燃燒。《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新唐書.卷九三.李靖傳》:「(李靖)軍次伏俟城,吐谷渾盡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松枝、木炭、茶葉等燃燒後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有特殊風味。通「燻」。[例]熏肉、熏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