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殽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亂無章。《莊子.齊物論》:「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漢書.卷三○.藝文志》:「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也作「淆亂」。
虛無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哲學上主張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識上的真偽、道德上的善惡,沒有客觀的效驗,也沒有普遍的標準,稱為「虛無主義」。
內荏外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色厲內荏」。見「色厲內荏」條。01.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太宗至道二年》:「小人則不然,內荏外剛,雖善談忠信,而履行頗僻,所以真偽難辨,然久而必敗。」
教學形態中師生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 教師仲裁學習活動:此種觀點的基本假設是,教育有一定的基本內容與價值,但在教學活動中,常出現許多真偽與善惡共存的現象,教師就在與學生共同面對真偽善惡共存的情境中作仲裁者。以上七種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型態的假設不盡相同。前三種情形為早期的教學活動較常見的類型,在其中顯而易見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教學活動只侷限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活動。至於四、五兩種型態與近代學者看法相似,強調的是師生共同參語教學活動,並顯現出一份教師對於學生的尊重。第六種師生關係型態...
充飢畫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注解〕 (1) 盧生:盧毓(?∼西元257),字子家,三國魏涿郡人。十歲而孤,以學行見稱。頗得魏明帝賞識,下詔任其為吏部尚書,掌管人才選用。 (2) 啖:音ㄉㄢˋ,吃。
人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形體。如:「民間故事中,道行高深的狐狸精可任意化為人形,叫人難辨真偽。」
清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審察。《後漢書.卷六十一.黃瓊傳》:「陛下不加清澂,審別真偽。」
照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開票據的銀行或錢莊去查問該行所開匯票或支票的真偽,如果真實無偽,就請銀行或錢莊比附票根,在騎縫處蓋章,以保證將來此票據一定能兌現,稱為「照票」。
考據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詮釋古書,求其證據,辨其真偽的學問。也稱為「考證學」。
杜郵之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安君行至杜郵,秦王賜劍自殺的典故。典出《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後用以稱忠臣見忌無辜被殺。《後漢書.卷五八.傅燮傳》:「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