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知縣也曉得他賠補得苦了,此情未知真偽,又被秀童的爹娘左稟右稟,無可奈何。」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洪仁玕《英傑歸真》:「干王明鏡高懸,真偽立見,愚弟決去妖官來投。」
揣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測、估量。《抱朴子.內篇.勤求》:「其聰明不足以校練真偽,揣測深淺;所博涉素狹,不能賞物。」也作「揣度」。
混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雜亂無別。《抱朴子.外篇.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也作「溷肴」、「溷淆」、「渾殽」。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古香」一詞,如北宋.米芾《畫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衡量。《國語.吳語》:「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歷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外在鑑定是在確立遺物或文件之效度,即在探討其真偽(authenticity)或真實性(genuiness)為何。一般來說,外在鑑定不是教育研究之問題,需仰賴許多科學之技術處理。2.內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歷史文件或遺物之真偽經確定後,留下之批判性評鑑即為內在鑑定,目的在於確定文件或遺物之意義性、準確性、價值性或信任性。通常決定內在鑑定時需考慮以下四項因素:(1)作者知...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將信將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信半疑,難以斷定真偽。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其存其歿,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大家聽了,將信將疑,面面相覷。」
半信半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弔古戰場文〉是唐代文學家李華憑弔古戰場所寫,描寫古戰場的悲涼景象,遙想當年戰事的慘烈以及人民因戰爭所受到的苦難。所描述的雖是古代戰事,其實是以古鑑今,因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之問。最後寫到戰士家屬的悲哀,他們對戰場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對任何傳來消息也是將信將疑,不辨真偽。「將信將疑」這個成語出在此處,與「半信半疑」、「半疑半信」義同,可以通用,如《紅樓夢》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籤巧得很。……』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