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父的父親。如:「我們家從曾父起便遷居於此,務農為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父的父親。唐.韓愈〈息國夫人墓誌銘〉:「夫人曾某,綏州刺史。」也稱為「曾父」、「曾大父」、「曾王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始或歷代的先人,即「宗」。例:身為客家人毋會講客家話,正經對毋起自家个公﹝又讀zii24 gung53海﹞。(身為客家人不會說客家話,真的對不起自己的先。)
天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皇大帝的別名。參見「玉皇大帝」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的別稱。參見「秦始皇」條。《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年龍死。」南朝宋.裴駰.集解:「,始也。龍,人君象。謂始皇也。」
師大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貫道歷代師大德計有六十四代,分成東方前十八代(伏羲至孟子),西方二十八代(釋迦牟尼佛至般若多羅),東方後十八代(達摩至張天然、孫慧明);其中伏羲至東方後第八代師羅蔚群計五十四代係屬儒佛道三大教之範疇,特稱之為一貫道「接緒道統」之歷代師大德,而東方後第九代師黃德輝至第十八代師張天然、孫慧明計十代,稱為一貫道「開創道統」之歷代師大德。
  每一代師大德,均是奉天承運,執掌道盤,辦理普渡收圓之使命。目前一貫道稱師大德,則特指金公師(路中一)、天然古佛(張天然)、中華聖母(孫慧明);今分別簡介如下:
  路中一:一貫道第十七代師,號通理子,山東濟寧人;生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餞行。《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高彪傳》:「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餞於長樂觀。」《南史.卷四七.虞玩之傳》:「玩之東歸,儉不出送,朝廷無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父的父。《禮記.喪服小記》:「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者也。」也稱為「高父」、「高王父」。(2)遠代的先。《左傳.昭公十五年》:「昔而高孫伯黶,司晉之典籍。」
2.歷史上稱開國的君主。如:「漢高」、「唐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指大的始廟,古制,廟號不遷最尊者曰,次曰宗;禰是指父廟。古之王者須將禰立為法制,表現親疏厚薄之宜。據[禮記.大傳]云 :「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之所自出,以其配之。諸侯及其大;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文中是說天子大禘之祭,為表現追遠尊先、大報本始之意,要推及始所自出之帝而追祀之,而以始配祭。諸侯祫祭,可推及最初封國的大。大夫及學士不得立高之廟,主已遷毀則空,必要時須請示國君,經國君同意後聯合同族,祭及高。故周武王牧野之戰後,由周公完成追王之禮,追尊大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奉其廟享天下之奉,不可因他們原來的身分對待,這就是所謂「上治禰,。據[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對已去世的父的敬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