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以金鎖為信物;訂下這門親事,當時袁素文還不滿週歲呢!高八是如皋人,袁枚之父來自湖北 廣東 雲南到福建一帶,數度搬遷,與高家就漸漸斷了音訊。乾隆七年,高八因為他兒子品行不端,託病辭婚,願把以前的婚約當作戲言。袁枚之父還猶豫不決,但素文執意不可,拿著訂婚的金鎖,哭泣不吃飯。袁枚之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也跟著哭泣不吃飯。當袁家把素文的心意轉達給高家時,高家人都很高興,認為得到一位貞婦。高八去世後,他的姪子繼祖來袁家說:[素文的未婚夫並非有病,只是沒有人性,叔叔曾用杖打的昏死過去,後來又甦醒,叔叔怕這門親事害了素文,豈不成為以...
連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878~1936)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臺灣臺南人,原籍福建龍溪。擅寫詩文,精通史學,曾任職臺灣日報、臺南新報漢文部,民國元年入清史館工作。畢生致力於保存臺灣文獻,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等。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衣冠如新」。農人大異之,於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職南通的福建人劉名芳,派人下水搜尋,結果找到幾根「枯骨查牙」,就當作駱賓王的骸骨,迎至狼山東南麓,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南通駱賓王墓。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319557維基百科錢念孫的《中國文學史演義》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坌坑文化遺址位置: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代表遺址:大坌坑遺址、鳳鼻頭遺址、八甲遺址、長光遺址、果葉遺址(註五)大坌坑文化為台灣目前發現最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出現時間雖然和長濱文化有一段重疊的時間,但並非繼承長濱文化發展而來,而是一種由外地移進台灣的文化,尤其和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廣東的干繩紋陶文化非常相似,因此堆測與其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可能是由此渡海來台。根據研究結果,大坌坑文化也被推測為南島系民族的祖先,台灣原住民是南島系民族的一部份,因此大坌坑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註一)(註二...
客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五胡亂華之際,原居山西、陝西、河南、安徽一帶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體向南遷移,在開墾江南的過程中,常和土著發生衝突,於是地方政府將原先居住的畬、傜等土著稱為「主籍」,從北方遷來的漢人通稱為「客籍」,這種主、客的區別,就是現在客家名稱的由來。客家人多分布於福建、江西、湖南、廣東交界的地區,以及廣西、四川若干縣,今臺灣屏東、高雄、新竹、苗栗等縣居民多由廣東遷來的,也稱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的習俗傳統,勤勞積極,山歌別具風格,語言中保留大量漢語音韻。
鄭成功攻佔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明朝覆滅。鄭芝龍於1645年擁立堂王朱聿鍵在福州成立流亡政府,是為隆武皇帝。但是翌年,隆武皇帝在福建汀州被清兵俘虜遇難,鄭芝龍也投降滿清。鄭芝龍雖然投降滿清,但是並沒有將他的這股海商武力交給滿清政府,而是交給他不願意投降的兒子鄭成功。 攻占台灣的原因脫卻儒衣換上武裝的鄭成功,接掌了父親投降滿清之後所留下來的勢力,於1647年在烈嶼誓師,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抗清。在1650年頃,他的勢力據守廈門、南澳、泉州、同安一帶,許多閩南的貧農紛紛加入他的行列。到了1658年,他已經擁有戰船3000艘,兵力17萬人。...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5~1976)福建龍溪人,為二十世紀享譽國際的著名學者及作家。學識淵博,精通英文,才智傑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譽滿國際。著有《開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中國與印度的智慧》、《無所不談合集》等。編有《林語堂漢英辭典》。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99~1769)字元輝,清平和(今福建省平和縣)人。幼隨父母入臺,性沉靜,喜讀書,富思想,有器識。乾隆年間,曾任阿里山通事。
方素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媽媽心‧媽媽樹(國語日報社)圖畫書(精裝)仉桂芳繪(港澳版簡体版己發行)2000‧7寵物小貝貝(福建少兒社)圖畫書(精裝平裝)張春英繪2001‧2我有友情要出租(上堤文化)圖畫書(精裝)郝洛玟繪(2006‧6收回上堤出版權)(港澳版己發行)(簡体字版2006‧5上市)2003‧1好耶!胖石頭(國語日報)圖畫書(精裝)崔永嬿繪(港澳版己發行)2003‧1一隻母雞叫蔥花(國語日報)圖畫書(精裝)吳嘉鴻繪(港澳版己發行)2003‧5怪獸的字典有因難(國語日報)圖畫書(精裝)郝洛玟繪(港澳版己發行)2003‧5逃哇!去火星(...
傀儡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與發展2 傀儡戲的組成3 祭煞4 參考書目 起源與發展雖然臺灣的木偶戲是在清領初期由福建移民引入,但傀儡戲的發源地並不在福建。一般認為最早的傀儡戲文獻出自唐代的《樂府雜錄》,內容敘說陳平用木偶人解漢高祖平城之圍的故事,但真人大小的木偶難以與現今不滿二尺的線控傀儡聯結,因此學者、史家對這個說法多有疑義。根據施翠峰多次的田野調查,傀儡戲的發祥地在中東,傳到印度後特別盛行。之後傀儡戲隨著佛教傳至緬甸,而後越南,最早盛行宮中,1980年代普及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