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算術檢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利用數學關係式進行的檢查。例如乘法檢查時可根據A×B=B×A進行驗證。
編碼算術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一種不需轉換即可為算術運算接受的形式儲存的算術資料。
平行算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執行數字其所有數位的運算技術,即在各數位的和、進位是同時計算出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方法、策略。如:「戰術」、「權術」、「算術」。《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算數目。如:「結算」、「計算」、「算帳」。
計劃。如:「打算」、「盤算」、「失算」。
表示姑且當作的意思。如:「算我請客好了。」、「算我沒生這個孩子!」
作罷、不再計較。如:「算了!別計較了。」
當真、承認有效力。如:「我說了就算!」、「你可要說話算話!」
推測、料想。如:「算命」、「我算準了他一定會來。」
計謀、謀略。如:「勝算」、「神機妙算」。
表示願望實現的意思。如:「經過一年的苦讀,他總算如願考上大學了。」
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你算是問對人了,他可是理財方面的專家。」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ract modeling)抽象模仿是指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是抽象的原則,而非具體行為。例如:算術解題時,學生從教師對例題的講解中,學到解題原則。 (四)模仿學習非機械式反映斯金納認為學習是一種機械式的反應,而班杜拉並不認同,他強調在即便觀察同樣的情境,依照個別認知判斷的中介作用後,個體反映議會有所不同。 (五)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依據班杜拉的觀察,他認為以下四類是兒童較為傾向模仿的對象。1. 兒童喜歡模仿心目中最重要之人2. 兒童喜歡模仿與其同性別的人3. 兒童喜歡模仿曾獲得榮譽或出身較高之兒童的行為4. 同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算術中某數以他數除之,所得的值稱為「商」。如:「六除以三的商為二。」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段玉裁〈潛研堂文集序〉:「先生始以辭章鳴一時,既乃研精經史。……古人姓字、里居、官爵、事實、年齒之紛繁、古今石刻畫篆隸可訂六書故實,可裨史傳者,以及古九章算術,自漢迄今中西曆法,無不瞭如指掌。」
比西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理解能力。(註1.2) 特點1.測驗方式,由過去高爾頓的生理計畫取向改為作業法,讓受試者根據語文、算術、常識等題目實際作答後,以作答結果所得的分數高低,判定智力高低。2.不採用高爾頓所認為的智力高低是決定於遺傳,而是改為在學教育中鑑別出兒童的智力高低後,因材施教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由此觀點來看,比奈不但是智力測驗的創始者,更是現代特殊教育的先驅。3.比奈假設智力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直到成年,因此創用心理年齡(mental age,MA)代表智力高低,他先請了一群不同年齡層的正常兒童做測驗題目,紀錄下不同年齡層可以達對的...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解讀《易經》。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蔔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中醫|醫學、天文、算術、文學、中國音樂|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目錄1 名字的由來2 歷史2.1 傳統的說法2.2 現代的說法2.3 流傳與學派3 結構4 易與哲學4.1 易與二進制5 資料來源 名字的由來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