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彬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采華盛的樣子。《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序》:「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文選.陸機.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銖銖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一現曇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3) 優曇鉢華:即曇花。據佛經載,此花三千年開一次,乃佛之瑞應。曇,音ㄊㄢˊ。鉢,音ㄅㄛ。
微言精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參見「微言大義」條。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宅心忠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地忠誠仁厚。宋.陸游〈上趙參政啟〉:「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也作「宅心仁厚」。
暗箭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有《邇言》一書,取《詩經.小雅.小旻》詩句「維邇言是聽,唯邇言是爭」之意,以淺近的言語,來闡述理學精微的道理。在這段文字中,劉炎詳細說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他認為小人經常在背後發表中傷他人的言論,就像暗中放冷箭來傷害人一樣,這兩種行為都可以造成他人痛徹心扉的可怕傷害。而君子的為人光明磊落,認為與其用陰險的手段得勝,寧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來一較高下,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怨言。後來「暗箭傷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中傷他人。
大含細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揚雄作《太玄》,極廣博而盡精微。大自天地元氣,小至細微事物,無所不包。語本漢.揚雄〈解嘲〉:「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後以形容文章的博大精微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說是也。然亦須知,所謂「識心」,非徒欲識此之精靈知覺也,乃欲識此心之義理精微耳。欲識其義理之精微,則固當以窮盡天下之理為期,但至於久熟而貫通焉,則不待一一窮之,而天下之理固已無一毫不盡矣。舉一而三反1>,聞一而知十2>,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左拉(Emile Zol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銖銖較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