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68.7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搖搖欲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強其語意,「搖搖欲墜」有東西快要掉下來,很危險的意思。如在所引典源《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中,諸葛亮自知大限將至,但壯志未酬,希望天假以年,能讓他完成先主劉備所託。古人認為,人的生命由天上的星宿決定,如果人死了,天上的星宿也會墜落。諸葛亮觀察星象,指出一顆星星,稱是自己的將星,眾人觀看時,發現這顆星星猶如病重的諸葛亮一樣,光澤黯淡,好像快要掉了下來。「搖搖欲墜」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就要掉下來或就要垮臺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胸舒暢。《孟子.盡心上》:「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二:「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
分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辦事或言語恰當的限度。如:「自知分寸」。
無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足以影響事物的輕重分量。有不重要、無關緊要的意思。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閑情之作亦不易工》:「今人不知作詞之難,至於豔詞,更以為無足輕重,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其可恥。」也作「無足重輕」、「未足輕重」。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魚游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理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違背常規而於道理上有所虧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太守又去拿姜秀才,姜秀才情知理虧,躲了不出見官。」《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自知理虧,還不過來向嚴老爺跟前磕頭討饒!」也作「理短」、「理曲」。
寡不敵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醒世姻緣傳》第四八回:「李九強自知寡不敵眾,將幾畝地仍照了原價賣與別人,把些糧食俱趕集賣了。」
魚遊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雞在籠,萬箭千刀都在手。」 02.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危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參考詞語︰游釜之魚注音︰|ㄡˊ ㄈㄨˇ ㄓ ㄩˊ漢語拼音︰yóu fǔ zhī yú釋義︰比喻身處險境之人。見「魚遊釜中」條。 01.宋.真德秀〈除福帥謝丞相啟〉:「政苟安和,寍有駭輿之馬;吏無侵枉,誰為游釜之魚?」
情非得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作所為乃受情勢逼迫,非出於自願。《鏡花緣》第六十二回:「適才躲避桌下,自知失儀露醜,實係情非得已,諸位姐姐莫要發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