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市蜃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回首,舊事皆空,亦與三女子裸露草間,同一夢醒耳。豈但海市蜃樓,為頃刻幻景哉!」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門扇。《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唐.王維〈山居即事〉詩:「寂寞掩柴扉,蒼對落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然?」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論語》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在〈憲問〉篇中,孔子感慨沒有一個人可以了解他,人海,卻覓無知己。但他認為自己在遭受挫折、失敗時,能不埋怨上天,也不責怪別人。學習身邊平常的事物,進而深知自然生滅演變的道理,而能隨遇而安、通曉德義。這樣對人生的了解,已經到達某個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一般人很難體會,也只有上天才會知道。後來《論語》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變為「怨天尤人」這句成語,用來比...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枉法受贓,寡廉鮮恥。罔顧人非,昧天理。」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劉克莊〈兌女余最小孫也慧而夭悼以六言〉詩二首之二:「不合小時了了,可堪長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開端。如:「千頭萬緒」、「端緒」。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獨旁搜而遠紹。」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六.進君術策五道.第五道》夫天下之人,弛1>而縱之,拱手2>而視其所為則其勢無所不至。其狀如長江大河,日夜渾渾3>,趨於下而不能止,抵曲則激,激而無所洩則咆勃4>潰亂,蕩然而四出,壞隄防、包陵谷,汗漫5>而無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導之,則其勢不至於激怒坌湧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洩之,則其勢不至於破決蕩溢而不可止。 〔注解〕 (1) 弛:音ㄕˇ,鬆懈、放任。 (2) 拱手:兩手相合在胸前,比喻無所作為。 (3) 渾渾:音ㄍㄨㄣˇ ㄍㄨㄣˇ,水流暢盛的樣子。 (4) 咆勃:發怒的樣子。 (5) 汗漫:水大渺無際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