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1.89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牛、羊等牧養於寬廣的牧地上,任其自由擇食、活動。[例]乾草原或沙漠灌木林區等地廣人稀處,大都施行放牧。
黑長尾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有黑色斑點或白色箭頭型斑紋。 生態習性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的針闊葉混合林及箭竹草原中。習性警慎,遇到干擾時會緩緩躲入草叢中,少會驚飛。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且邊走邊覓食,食性極廣,包含木本及草本植物的嫩芽、果實、種子及昆蟲和蚯蚓等。 面臨問題過量獵捕與干擾使得族群量大減,1981年列入鳥類保育紅皮書,至今仍只維持數千隻的族群量,需持續加強保育及研究工作。<註1>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曾在宜蘭的北關山區、四季林道及南山有過出現紀錄<註4> 發現起源深居在山雲間的帝雉在1906...
蝗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直翅目昆蟲。分布於熱帶與溫帶,尤以溫帶草原最多。種類甚繁,約有五千種。大多數為綠色或棕色,軀體分頭、胸、腹三部,頭部有一對複眼,三隻單眼,一對觸角及一個咀嚼用的口器,腹部第一節兩側有聽覺器官。依生活習性可分為孤獨性與群居性兩種。成群的飛蝗集體遷移時,常遮天蔽日,且大量啃噬農作物。古稱為「阜螽」。也稱為「蚱蜢」。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政治2 宗教3 興起4 文字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政治西元前三世紀,匈奴統有大草原,建立游牧國家,依其勢力所及的範圍,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由單于子弟分封的本土二十四部,一是外圍屬國。中央王庭由自稱「天所命」的大單于主政,皇后「閼支」必須選意少數的貴種大姓,對政事有一定的影響力,貴種大姓無封地,其首領留在朝廷輔弼單于。出身本部族的地方諸侯,依照單于王庭制度,在其領地內設置各級官員,佐理政事。又以「騎」為單位,由什長、百長、千長構成地方基層組織,二十四部各為一個「萬騎」。至於外圍屬國諸王則多係地域土著領袖,所轄不...
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犀牛的腿短,角上有三個腳指,視力很差,但聽力相當發達。(註1) 白犀牛為數最多的犀牛,曾廣於非洲草原,近百年數量大減,但因保育有方,故而回復速度驚人。白犀牛也是體型最大的犀牛,粗厚的灰色皮膚上,除了腹側及前腿與身體相連處外,少有皺褶。幾乎是草食性動物,上唇堅硬寬直,能夠緊貼地面吃草,因此又稱「方唇犀牛」。白犀牛白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泥中打滾,夜間才會開始吃草。雄性在河流和岩石為界的領地上巡視,擊退出現的對手,但會讓雌性或是接近成年的同類進入。(註2) 黑犀牛黑犀牛主要以樹木和灌木當作食物,牠們上嘴唇像前突起,而且非常...
麋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動物名。偶蹄目鹿科,原分布於大陸地區北方草原與沼澤。肩高約一點一公尺,體長約二公尺,體重可達二百公斤。角甚長似鹿,尾似馬,蹄似牛,頸似駱駝。夏季體呈紅褐色,冬季呈灰褐色。
漫無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非常寬廣、一眼望不到盡頭。[例]走在這片漫無邊際的草原,遼闊的景象令人身心舒暢。
台灣野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野兔屬於夜行性,喜歡在人類行走的小道上行動,棲息在海岸防風林、農田、果園、墓地、低海拔山區和高山草原。牠們通常在暗夜中單獨行動,只有初生幼兔會跟隨母兔出現在巢穴附近,但生性機敏,周遭環境略有風吹草動即躲進草叢中。(註2) 野兔不要喝水其實兔子只有在哺乳期和吃了足夠嫩葉的情況下才不必喝水。若攝取的食物中水分含量充足,經體內的代謝所產生的水分足夠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時,就可以不必喝水,否則都是需要喝水的。需要喝水的程度乃隨季節與食物而不同,通常在夏天的月夜,較容易觀察到生活在河岸的野兔到河邊喝水。(註2) 食物野兔的消化道有...
牧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畜牧為生的人。[例]這片遼闊青翠的草原,是牧民放牧牛羊的理想天堂。
3.以畜牧為生的人。[例]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處處可見牧民策鞭驅趕牛、羊的景象。
亞洲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1.1 破壞環境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1. 大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牠灰色的龐大身軀,和長牙、長鼻子都很醒目,如今現存的大象只有兩種,非洲象和亞洲象。亞洲象多分布在有草原的樹林裡,牠們也以小群體為生活,不過在以雌大象為主體的象群裡,通常也會有一頭雄象。過去亞洲象習慣隨季節變遷進祥長途遷移,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大象棲息地已經變成農場,這些習慣也已經消失了。其中亞洲象的體型較小一點,大約四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馴化亞洲象,用於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