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7.0009 ms
共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著人類精神與文化的持續滋長。S.R.Kellert認為,生物界的繁榮對於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有莫大益處:故人類對海洋的感受、認識、利用和保護,將影響著地球環境的變化與人類文化的發展,也是地球永續發展的重點。上述對海洋的感受、認識、利用和保護,事實上就是海洋教育的重點,也就是說,海洋教育乃是讓地球永續發展的核心工作,尤其是關於建立正確之海洋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工作,更是影響人類如何與海洋永續相處的關鍵。Kellert在《生命的價值: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社會關係》一書中也指出了培養人類對待自然生物之正確價值觀。尤其國際論壇將「...
|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
|
盜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
|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助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其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
|
盜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荀子.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險莫大焉。」形容欺騙世人,盜取名譽。《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視阿堵,而盜名欺世,實有所難。但人命事大,惟有將先生此舉,焚香告天,默表此心。」也作「偷世竊名」、「欺世盜名」、「欺世釣譽」。
|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
太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
竊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
濡沫涸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