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饃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饅頭。《西遊記》第五五回:「一盤是人肉餡的饃饃,一盤是鄧沙餡的素饃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山東酒店沒甚嗄飯下酒,無非是兩碟大蒜,幾個饃饃。」
夾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有餡的煎餅。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州橋夜市》:「冬月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臟之類。」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素從食店》:「沿街巷陌盤賣點心:饅頭、炊餅及糖蜜酥皮燒餅、夾子、薄脆。」
遮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論、不管。《水滸傳》第五回:「洒家不忌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他肯點點頭的,便差池些,也會發高科,做高官;不肯點頭的,遮莫你怎樣高才,沒處叫撞天的屈!」也作「折末」、「折莫」、「折麼」、「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腥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有腥的氣味。如:「這條魚腥味太重。」
素口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素念佛的人卻破口傷人。比喻偽善。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
禪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禪定時所體會到的妙味。唐.杜甫〈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絕血於禪味,混出處於度門。」
那個貓兒不吃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本性難移。《水滸傳》第二一回:「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吃腥?」也作「那家貓兒不吃」。
教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教徒、信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爺道:『我是教門,不用大。』」
拜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誦經拜佛、懺悔業障。《西遊記》第三六回:「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懺喫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
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素食,不吃肉食腥。《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可是有客時吃,無客時吃素,儜沒留心我在碗裡仍是夾素菜吃。」《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母親鬧差!來的不是教士,是洋兵,他那大砲,一放起來,沒有眼睛的,不曉得那家念佛,那家吃素,是分不清楚的。」也作「吃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