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黨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禁止誹謗宦官的黨人出任官職,並限制其與人交往。也作「黨錮」。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受到湯的舉薦提拔。但後來他卻反對湯思退的議和主張,而支持主戰派將領張浚的北伐,因而不斷受到主和派的誹謗、打擊。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離職,退居蕪湖,講論理學,徜徉山水。  文學思想 張孝祥的文章對於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現了堅決抗敵、收復失地的愛國精神。他的詩歌多贈答、題詠和紀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寫景敍事之中流露出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懷。他的詩文在當時流傳甚廣,並得到過很高的評價。謝堯仁稱讚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濤瀾,泰山之騰雲氣,倏散倏聚,倏明倏暗,雖千變萬化,未易詰...
貉一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
責備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求全責備」之典源,提供參考。 1、「求全」:《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有不虞1>之譽,有求全之毀2>。」 〔注解〕 (1) 虞:預料、猜想。 (2) 毀:誹謗。 2、「責備」:《管子.形勢解》明主之官物1>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長、所短也,而責2>必備。夫慮事定物,辯明禮義,人之所長,而蝚蝯之所短也;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以蝚蝯之所長責人,故其令廢而責不塞,故曰:「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蝚蝯飲焉。」 〔注解〕 (1) 官物:授人官職。 (2) 責:要求。
偶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私語。《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甯采臣)見短牆外一小院落,有婦可四十餘,又一媼衣𪑦緋,插蓬沓,鮐背,龍鍾,偶語月下。」也作「耦語」。
網路霸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是否觸法,必須視留言內容而定。若留言的內容,已足以讓當事人感到名譽受損,則可能觸犯刑法第三一○條誹謗罪,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假如當事人對內容有心生畏懼的感覺,則可能觸犯刑法第三○五條妨害自由罪,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愛倫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坡結束了《百老匯雜誌》,攜病重的妻子搬至紐約郊外。坡同樣患有病疾,但仍堅持寫作,並強有力的反擊那些誹謗他的人。1847年1月30日,維吉尼亞去世,深愛妻子的坡受到嚴重的打擊,更加無可救藥的酗酒使其精神受到嚴重損害。之後的兩年中,坡曾有過一兩段愛情,但都沒有結果。1849年10月7日,坡因為腦溢血去世。 觀點 崇尚為藝術而藝術,認為文學乃在於呈現文字之美,別無他意。並認為作品中最美的表現手法乃美人之死。 影響 愛倫·坡與其作品影響文壇甚遠,甚至在宇宙學、密碼學等專業領域也可見其影響力。他的著作亦時常現身於文學、音樂、...
一邱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邪惑、怪誕。《荀子.非十二子》:「如是而不服者,則可謂訞怪狡猾之人矣。」《漢書.卷四.文帝紀》:「今法有誹謗訞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箴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戒勸諫。《漢書.卷五一.路溫舒傳》:「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