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答事物之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伏惟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唼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誹謗的言論。《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靈修既信椒、蘭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媮合苟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苟且,以求容身。《漢書.卷五一.賈山傳》:「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比其德則賢於堯舜,課其功則賢於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
不遂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稱心如願。《紅樓夢》第六八回:「小人不遂心,誹謗主子,亦是常理。」
真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畫或詩文等確實出自署名作者的手筆,而非偽託、假造。宋.劉迎〈題十眉圖〉詩:「寶箱拂塵金𨧱膝,周昉丹青見真筆。」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李青蓮詩》:「青蓮胸懷浩落,不屑屑於恩怨,何至誹謗如此!恐亦非其真筆也。」
非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誹謗、詆毀。《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簡易不修威儀,而喜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
耦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私語。《漢書.卷一.高帝紀上》:「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也作「偶語」。
梁獄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人鄒陽客游於梁時,受羊勝、公孫詭等小人誹謗下獄。後由獄中上書表白,才得以平反。典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後以梁獄上書指申訴遭讒被棄的冤屈。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