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漢.班彪〈王命論〉:「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後也指殷勤的求取賢士。《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三賢。」《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漢.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請自隗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燕昭王欲攬賢士,郭隗乃請先任用自己,以吸引其他優秀人才。典出《戰國策.燕策一》。後以喻自告奮勇,自願帶頭。唐.韓愈〈與于襄陽書〉:「愈雖不才,其自處不敢後於恆人,閤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
賓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稱客人。《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承父兄基業,廣納賢士,開賓館於吳會,命顧雍、張紘延接四方賓客。」《初刻拍案驚奇》卷五:「賓客裡面有願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眾親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瓦缶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瓦釜鳴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太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也。 〔注解〕 (1) 孟嘗君:戰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 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見「高枕無憂」。 (5) 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賫:音ㄐ|,帶著。 (8) 文車:繪有文彩的車。 (9) 服劍:佩劍。 (10) 不祥:不善。
失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如意、不得志。《文選.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唐.韓愈〈馬厭穀〉詩:「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選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擇善而推舉。《淮南子.兵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志,謀慮足以知強弱之勢。」
公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高位、高官。宋.蘇軾〈洗兒戲作〉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卻又讀書能文,敬禮賢士,一時公卿間,多稱誦他好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