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脛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脛而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趁機跪下回答說:「得不到賢士,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您看海裡的寶珠、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您卻能擁有他們,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
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屈尊以下交賢士。《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紅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奉命。」
轟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威望很大。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轟雷貫耳。」
易俗移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下.先賢士女總贊》:「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悲天憫人」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爭臣1>論〉(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2>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3>,而墨突不得黔4>,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5>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6>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7>人窮也,惡8>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解〕 (...
不脛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脛而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趁機跪下回答說:「得不到賢士,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您看海裡的寶珠、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您卻能擁有他們,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
上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賢士。《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緩步代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然是士人尊貴!」齊宣王便問:「怎麼說呢?舉個例子。」顏斶便說:「從前秦國伐齊經過魯國,下令不得毀壞賢士柳下惠墓方圓五十步內的一草一木,否則一律殺無赦。又下令說:能砍下齊王人頭者,就能封萬戶侯賜給重賞。可見一國之君的人頭,還不如死去賢士的墳墓。」齊宣王很不高興,但又無法反駁,只好沉默不語。  這時旁邊的大臣都很緊張,對顏斶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
趾昂氣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桓公十三年》。 (2) 孟嘗君:田文,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之公族。相齊,封於薛,號孟嘗君。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3) 楚:古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都郢,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等地,後為秦所滅。 (4) 公孫戍:生卒年不詳。孟嘗君門人。 (5) 齊:古國名。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山東省一帶地方,後為秦國所滅。 (6) 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繼續存在。見「存亡繼絕」。 (7) 英桀:才智優異出眾。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