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52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方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時代-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地域-北方〈黃河流域〉句法-以四言為主,多短句疊字風格-取材於社會生活之質樸寫實文學〈近寫實〉,又為韻文之祖。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78~740)字子壽,唐朝曲江人。官任拾遺時,曾於玄宗生日,進《千秋金鑑錄》。後為相,以正直著稱。其文學冠一時,詩勁煉質樸,寄託深遠,首創清淡之派;諤諤有大臣節。卒諡文獻。著有《曲江集》。
抱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見《戰國策.齊策四》。後比喻保持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僕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游。」
林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的痕跡,詩句像提煉過了的口語,內容深刻,情感凝鑄,甚至帶一點兒冷峻」。羅行認為她的詩,給予人「純真質樸的感受」,有著渾然天成的「清新雋永的意境和興味」。9502123駱彥伶編輯
上為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上行下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1>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民有質樸,不教而成。故《孝經》曰:「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論語》曰:「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尚書》曰:「以教祗德。」《詩》云:「爾之教矣,欲民斯效。」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春秋元命苞》。〔參考資料〕 《春秋元命苞》(據《太平御覽.卷三六○.人事部一.敘人》引)天人同度,正法相授。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教之為言效也,上為下效,道之始也。
彬彬文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采與質樸均備。後用以形容舉止文雅有禮。參見「文質彬彬」條。《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七.繡襦記.催子赴試》:「知本末,重綱常,彬彬文質好行藏。」
養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涵養質樸的性情。《文選.潘岳.閑居賦》:「仰眾妙而絕思,終優遊以養拙。」唐.杜甫〈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五首之二:「養拙干戈際,全生麋鹿群。」
斲雕為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唐.司馬貞.索隱:「晉灼云:『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質樸。』」去除浮華,讓事物變樸實。唐.杜確〈岑嘉州集序〉:「聖唐受命,斲雕為樸;開元之際,王綱復舉。」也作「斫雕為樸」、「斲琱為樸」。
削木為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上古人民性情質樸,法令簡易,雖畫地為牢,用木頭雕成獄吏,亦可以為治。《幼學瓊林.卷四.訟獄類》:「上古時削木為吏,今日之淳風安在?」後比喻獄吏殘酷苛刻,令人生懼。《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也作「刻木為吏」。
樸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樸憨直。如:「此地民風樸直,與世無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