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現代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主義 介紹掌握「後現代主義」意義的方式之一是正視其對現代主義的反動。現代主義的精神是熱切的透過理性而理解世界。早期現代主義學者們假定了世界是理性的寓所,期間所謂的真實面,不僅可以完全被人類心智所掌握;而且,存在著一固定的真實體系,人類思想可以竭其所能的加以掌握。現代主義者認為自然及社會科學的成果提供人類確切的真理,真理超越了懷疑,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正反映了事物的本然面,這種動機就如同科學方法本身,是客觀的、中性的。現代主義的不同事物的思考形成了各式理論(後設敘述,metanarratives),說明了世界與生命的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孔隙中透過或漏下。多指風、光線等。如:「月光從竹簾外篩進來。」宋.范成大〈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詩:「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約翰•華生的小阿爾伯特約翰•華生認為人類的情緒(如恐懼)也是能夠被制約的。並相信行為的產生,能夠透過由非制約刺激伴隨原來無法產生任何反應的中性刺激,在自然而然地產生非制約反應之後,使中性刺激成為能夠單獨產生制約反應的制約刺激。在他的實驗中,華生製造了一個恐懼反應,對像是醫院中一位孤兒阿爾伯特。在實驗開始之前,華生經過測試之後發現這位男孩不害怕包括老鼠、兔子、猴子、狗、棉絮、和沒有頭髮的面具之類的東西。並發現阿爾伯對鐵鎚敲打的巨大聲響產生恐懼。為了使阿爾伯特對老鼠產生恐懼的制約反應。華生使作為中性刺激(NS)的老鼠和作...
俗民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要2 主要理念3 批判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概要由高芬柯(Garfinkel)所提出的一種社會學特殊的研究方法,又稱為民族方法論,此一研究方法乃是試圖揭示我們身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自身是透過何種方法或社會能力來建構我們對於社會現實的感覺。(註1) 主要理念一、 日常生活有規則高芬柯指出,人們經常以固定而連續的模式去經歷社會生活,例如:把時間分為小時、日、週、月和年,而周間工作、周末休息、每月5號發薪水、早上出門上班、傍晚下班,日常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可作為生活中藏有規律和秩序的例證。二、 以常識作為日常生活之...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1.1 教學過程1.2 提出者--Bloom1.3 提出者--Carroll1.4 教學與課程上意義&限制1.4.1 意義1.4.2 限制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是一種提供成功學習的「教」和「學」的方法。透過小步驟的教學、足夠的練習機會、充裕的學習時間及補救教學,讓學生精熟每一個學習步驟。「精熟」定義:通常是指在一個測驗或其他評量中,能得到80~90%的分數。賈斯基(Guskey)認為精熟的標準通常是指答對百分之八十五。目的:主要提供無法達...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例和反例策略概念性思維是需要學習的,概念是建構真實性的創造方式,舉出例子是老師教學概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正例與反例的運用,可擴充與精煉知識的來源,產生新穎的想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Borirch(1996)認為團體討論可以增進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團體討論可以採取大團體討論、小團體討論、同儕或協同討論等形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策略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參考資料註1. 沈翠蓮著(民90,初版)。教學原理與設計 (頁53~62)。臺北市:五南。相關教學資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長部分則較為麻煩,因此老師可先提供一條繩子,來讓學生沿著圓周繞一圈後,再把繩子拉長,來測量其長度,透過此操作可測量許多的圓型類別,如瓶蓋、鐵鋁罐、桶子、操場等等。而在測量過後的結果,應讓學生有系統地列出一張表,並且可比較直徑與圓周之間的比例關係,如果利用統計圖表的方式,則可進一步清楚看出分布關係與比值,其分部應呈現為一條通過圓點的直線,而比值將會介於3.1與3.2之間。此時老師則可介紹圓周率的概念,並且指導精確的比值應為一個無理數,約為3.14159,而此無限小數將以希臘字母π來表示。(註1) π的演進歷史上巴比倫人曾...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因於赫爾巴特,使任何的教育活動皆有理論基礎在其後加以支撐,就此肯定了教育是一種高度專業的活動,唯有透過倫理學確立教育目標;憑藉心理學瞭解學童身心發展,以安排適宜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活動才得以順暢進行。 參考資料徐宗林(197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目錄1 定義2 發展歷史3 學者理論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一位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引領新手進行學習,經由這位專家的示範和講解,以及新手的觀察和主動學習,在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脈絡下,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讓新手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 發展歷史其實「學徒制」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正式學校教育未興起之前,一位新手要習得「一技之長」,必須跟著師傅學習,由師傅傳授實務經驗,新手經過多年的揣摩與耳濡目染,慢慢習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傳統式的「學徒制」,偏重...
社會建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vism) 主張學習個體的發展受到社會情境與文化脈絡影響,且將人類語言視為社會互動的工具之一;其主要觀點是1985年後,對認知取向的訊息處理理論將學習視為電腦符號處理的觀點以及不滿學生在不講究實際情境應用的反動。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適應性的,透過個體與環境互為主體,進而建構出知識整體,例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個人會和別人一起討論或請求別人幫助,這涉及個人和環境的互動;社會建構主義下對於教師的角色在於設計與挑戰學生思考方式的情境,希望在一群體的協商與討論、修正中產生知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