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4.99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述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伯仲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揚宗教教義的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其字面義,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詮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細深入的解釋、明。[例]這本書將莊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做了最佳詮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繼續別人的事業或述他人的學說。《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南朝梁.皇侃.疏:「述者,傳於舊章也。」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1>,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2>翹佇3>,欽聞示誨4>。 〔注解〕 (1) 已:完畢,完成。 (2) 傾渴:傾心渴望。 (3) 翹佇:殷切的盼望。 (4) 示誨:教導訓誨。
文以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理學家所主張的文學觀點,認為文章是用以述聖賢之道的。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一書,把標籤理論做系統性的述,並加以發揚光大,成為眾所皆知的主張。 參考資料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蔡文輝(2002)。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戴維.賈里、朱莉婭.賈里著(2005)。社會學辭典(二版)(周業謙、周光淦譯)。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瞿海源、王振寰(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二版)。台北市:巨流。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意義學習論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模式,卻與布魯納的啟發教學法大不相同。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所主張的乃是「釋型教學」(expositive teaching)方式,建議教師教學時須詳細規畫教材,並且根據對學生經驗能的了解,將教材組織成為有系統的知識,然後條理分明地對學生講解,並予以引導。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建議採三個教學步驟來促進有意義的學習:提供前導組織引導學生進入新知學習的準備狀態有系統有組織地呈現學習教材依「漸進分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和「統整調和」(integrative r...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