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書名。宋鄭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體例,起自三皇,終於隋代,以詳述歷代的文物制度著稱。採摭浩博,議論亦多警闢,至今資為考鏡。後人以此書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鶴林玉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羅大經撰,十六卷。其體例在詩話語錄之間,大多引當代理學諸儒之言,並推重陸九淵。內容大旨多因事議論,不以記事為主,且忽略於考證。
敘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文體。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等。如班固著《漢書》有〈敘傳〉上、下兩卷。也作「序傳」。
辭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民國四年(西元1915)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綜合性辭典。陸爾奎、方毅等主編,十二集,分正、續編。探求字與詞的來源,故稱為「辭源」。體例以單字為綱,逐字編列以其字冠首的複辭。各條多引古書作證。
說文通訓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朱駿聲撰,十八卷,附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朱氏根據說文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從中分析形聲聲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分古韻為十八部。變更說文體例,按其所分古韻十八部及形聲聲符排比繫聯。先就字形構造考明本義,次以古書中通用之義分列為轉注、假借、別義等項,兼載聲訓、古韻。為清代文字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史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代劉知幾撰。二十卷。分內外篇,內篇論史家體例,外篇述史籍源流,為中國最早的史學理論書。清代浦起龍有《史通通釋》,極詳明。
慧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497~554)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西)人,博通內外學,是著名的佛教史家。其最大貢獻是綜合前人有關高僧的傳記,加以分類編輯,成為高僧傳。由於取材精審、體例明確、文采斐然,是佛教史中的名著。
變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則以外的例外。如:「『本紀』依史書體例為帝王的傳記,但仍有不是帝王的變例,如〈項羽本紀〉、〈呂后本紀〉。」
高僧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記載從東漢到梁初的高僧行誼,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兩百餘人。本書為類傳體,分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十門。但因時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後,唐道宣著《續高僧傳》,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明高僧傳》,大致都依這部《高僧傳》的體例
尚書大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舊題漢伏勝撰,然實為伏勝的門徒張生、歐陽生輯其遺說編成。鄭玄注。其書不盡在解經,與《韓詩外傳》、《春秋繁露》同一體例。久已殘闕,清《四庫著錄本》四卷,補遺一卷;清朝陳壽祺有輯本五卷,最完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