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對國家能有所幫助,就是臣最大的光榮。臣怕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外澤中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外強中乾」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侯)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僕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1>,陰血周作,張脈僨興2>,外彊中乾。進退不可,周旋3>不能。君必悔之。」弗聽。……秦獲晉侯以歸。 〔注解〕 (1) 亂氣狡憤:體內狂亂不順之氣,暴戾而煩躁。 (2) 僨興:突起。僨,音ㄈㄣˋ。 (3) 周旋:在戰場上周折迴旋。
倒懸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縛住人的雙足,使臉部朝下倒著懸掛起來。比喻處境極為艱困、危險。《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但秋風揚塵,伯珪馬首南向,張揚、飛燕旅力作難,北鄙將告倒懸之急,股肱奏乞歸之記耳。」《文選.潘岳.馬汧督誄》:「爨麥而炊,負戶以汲;累卵之危,倒懸之急。」也作「倒懸之苦」、「倒懸之危」、「倒懸捱命」。
一以當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人抵得上十個人。比喻英勇無敵。《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三國演義》第三○回:「紹軍雖多,不足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一以當十。」
背生芒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畏而極度不安。《三俠五義》第一一二回:「適才聽智兄之言,覺得背生芒刺。」也作「背若芒刺」、「芒刺在背」。
趨前退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恐,欲進又退的樣子。元.曾瑞《留鞋記.楔子》:「我見他趨前退後,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明.無名氏《吳起敵秦》第二折:「你著我用意迎敵,殺的他趨前退後。」
重足而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腳並攏站立,不敢向前移動。形容非常恐的樣子。《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野叟曝言》第四二回:「富民重足而立,貧民揭竿而起。」
藜藿不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畏猛獸,因而不敢上山採擷野菜。比喻國家有忠臣,奸邪不敢興風作浪。《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臣聞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國有忠臣,姦邪為之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膽怯、害怕。《說文解字.心部》:「恇,怯也。」《後漢書.卷一二.張步傳》:「時國無嗣主,內外恇。」
背若芒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畏而極度不安。《三國演義》第二○回:「朕每見之,背若芒刺。」也作「背生芒刺」、「芒刺在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