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5.1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懺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修習懺所依據的儀軌。清.錢謙益〈華嚴懺法序〉:「聖天子聖輪御世,崇信大乘,方以華嚴法界含攝群生,而木君表章懺法,實維其時。」
境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怙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過錯卻始終不知改。《書經.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力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去草絕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淫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男女之間淫蕩的風習。《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三九》:「淫風大行,貞女蒙冶容之。」《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世衰俗敝,淫風相襲。」
按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抑止、忍耐。《董西廂》卷三:「君瑞心頭怒發,忿得來七上八下。煩惱身心怎按納?誦篤篤地酩子裡罵。」《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施還此時怒氣填胸,一點無明火按納不住。」也作「按捺」。
梁皇寶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佛教的懺儀軌。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邀高僧將文宣王蕭子良撰的《淨住子》刪繁去蕪,採集諸經妙語,編成十卷懺文,總列四十品章。原名《慈悲道場懺法》,因是梁武帝的創修,故俗稱為《梁皇寶懺》。是中國最通行的懺儀軌之一。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趨舍指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去就行止。《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也,以至於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