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桶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維持“足夠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發揮團隊作用,充分體現團隊精神。 木桶原理的產生  木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準。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緻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
社會學的想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是指能夠將個人、個別的問題連結到整個社會結構變遷的思考與想像的能力。由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提所創,出自於其著作《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他說:「社會學想像就是每個人將其個人處境關連到公共議題的過程跟努力。」 參考文獻
偌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大、那麼大。[例]美國偌大一個地方,要找個人談何容易?
標竿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用在企業界的品質管理上,將標竿視為同業中最具成就者,而其成就可以作為其他同業學習之楷模。因此,自從美國全錄公司於1970年代末期開始倡導「標竿」觀念後,標竿便成為優良典範的同義詞。美國生產力品質中心(America Productivity Quality Center,簡稱APQC)將標竿學習視為:「確認、分享和利用的最佳食物改進業務的過程,經由分析其他一流的做法,將其最好的實務應用到自己的組織,以強化組織的業務。」因此,標竿學習的對象,其表現...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_Spank_Out_Da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短數年間,Spank Out Day在世界各地發酵,使這一天成為國際性的日子。 源由1998年,美國的一個民間組織-有效管理中心(CED;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其創辦人是臨床心理學家Robert Fathman,他一直致力蒐集並鼓吹有效的管理方法,深知體罰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有感於體罰加諸兒童的傷害,是一件非常讓人遺憾、扼腕的事,故選定四月三十日為「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由美國...
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目錄1 定義2 學習原則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學習在現代心理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並且是相當難以界定的概念。美國文粹辭典把學習界定為:「經由經驗或研究而得到的知識、理解或精熟度。」無論如何,大多數心理學家會發現這定義不可能被接受,因而模糊籠統地包含了知識、理解和精熟度,而近幾年來界定學習的趨勢,是依據可觀察得到的行為改變。最普及的定義中,有一個是由學者所界定的;學習是行為潛力較具持久性的改變,此種改變係由於增強練習而獲得的結果。此一定義雖然普及,但尚未能被普遍接受。在批評有關金瓿爭論的定義之前,讓...
稀鬆平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常如此。如:「對我而言,早起晨泳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不足為奇。」
2.比喻毫無用處。如:「這個法子稀鬆平常,一點也不管用。」
後設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但後設分析一詞卻是直至1976年由葛拉斯學者提出,在經過統計學者的研究和推動,後設分析已經成為美國學術研究中盛行的一種方法。 解釋由於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不同,對於相同主題的研究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結果。即使研究對象、方法等方面相同,但因為研究定義、研究工具、統計分析方法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甚至是相反的結果。後設分析計算出每一研究結果的效果值,因為效果值是兩組分數差異情形的標準分數,所以可以相互比較,也可以累加平均,計算出來的所有研究結果的平均效果值可以做為綜合解釋與推論的...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醫生所創的一種心理治療及輔導方法。現實治療法的出現最主要因為威廉葛拉瑟對於傳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感到無效,而且將案主視為心理病中無辜的受害者,令案主逃避改變行為的責任,威廉葛拉瑟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浪費時間,故此開闢另一種治療方法。目錄1 發展2 基礎理論2.1 心理及生理需要2.2 選擇理論2.3 總體行為3 特色3.1 負責3.2 治療關係3.3 此時此地4 介入手法4.1 建立關係4.2 介入5 貢獻6 限制 發展令威廉葛拉瑟對精神分析學感到最無力的時候,是他從事青年人的邊緣工作...
垃圾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3.1 提出者3.2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3.3 參考資料 源起 美國學者James G. March及Cohen D. Olson兩人在《組織模糊與選擇》(1976)一文中提出垃圾桶決策模式。 James G. March James G. March [1] Cohen D. Olson Cohen D. Olson 《組織模糊與選擇》組織模糊與選擇 意義 兩位學者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思考計算之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亦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