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秋毫無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毫無犯」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軍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1>,秋豪2>不敢有所近,籍3>吏民,封府庫4>,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不犯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毫無犯」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軍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1>,秋豪2>不敢有所近,籍3>吏民,封府庫4>,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易於反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桓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五中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合稱。《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養虎留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出奇策。惠帝時,官至左丞相。卒諡獻。 (5) 說:音ㄕㄨㄟˋ,以語言勸服。 (6) 楚:指西楚王項羽。 (7) 罷:通「疲」,音ㄆ|ˊ,疲累。 (8) 釋:釋放,任其離開去。
買菜求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計較錢財或酬勞之多寡。語本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下.嚴光》:「司徒與光素舊,欲屈光到所語言,遣使西曹屬侯子道奉書,光不起,……光曰:『我手不能書。』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買菜乎?求益也?』」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沖繩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名。位於琉球群島中部,西瀕東海,東臨太平洋,以那為首府。平均寬十公里,長一百餘公里,面積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是琉球群島中的第一大島。盛產蔗糖、鳳梨,漁產豐富,觀光業發達。美軍在島上設有嘉手納、那、普天間等空軍基地,為美軍在西太平洋重要的軍事基地。
楚莊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國國君。(?~西元前591)名侶。有雄才,任伍舉、蘇從,勵精圖治,國勢大張,滅庸克宋,伐陳圍鄭,與晉爭。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師,莊王問周鼎之大小輕重,隱有圖周之志。為春秋五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諡莊。
罪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