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衒材揚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炫耀才能,表現自己。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郎書〉:「亦何嘗獻策干時,高談王,衒材揚己,歷詆公卿?」也作「露才揚己」、「揚己露才」。
公超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張楷字公超,隱居在弘農山中時,跟隨他的人很多,聚集成市,稱為「公超市」。《後漢書.卷三六.張傳》:「隱居弘農山中,學者隨之,所居成市,後華陰山南遂有公超市。」
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日、月、星。晉.崔豹《古今註.卷下.問答釋義》:「三王,三明也;五,五嶽也。」
稱王稱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封為帝王,而稱一方。如:「五代十國時,天下紛擾不安,稱王稱帝到處都是。」
得寸思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寸進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末期,秦、韓、趙、魏、齊、楚、燕七雄爭,其中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其他六國,以統一天下。昭王三十六年,準備以穰侯領軍,越過韓、魏兩國而伐齊。但當時秦國的策士范雎以為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國的進攻,並向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他說:「現在齊國勢力算是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軍隊必須要經過韓、魏兩國,這就已經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過少,難以取勝;出兵過多,又有傷國力。即使打勝了,齊國的土地必須越過韓、魏兩國才能到達,距離如此遙遠,根本也很難守住,所以不如採『遠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
識塗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孤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苦無依,獨自生活。《後漢書.卷三六.張傳》:「起自孤生,致位郡守。」《文選.陸機.園葵詩》:「慶彼晚彫福,忘此孤生悲。」
烏集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烏合之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桓公成為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著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互相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因為沒有交心,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孫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長卿,生卒年不詳,齊人,春秋時兵法家。吳王闔閭用為將,破楚,威逼齊、晉,遂諸侯。著有孫子十三篇。
十家九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十室九空」之典源,提供參考。 《抱朴子.外篇.用刑》秦之初興,官人得才:衛鞅、由余之徒,式法於內;白起、王翦之倫,攻取於外。兼弱攻昧,取威定,吞噬四鄰,咀嚼群雄,拓地攘戎,龍變虎視,實賴明賞必罰,以基帝業。降及杪季,驕於得意,窮奢極泰。加之以威虐,築城萬里,離宮千餘,鍾鼓女樂,不徙而具。驪山之役,太半之賦,閭左之戍,坑儒之酷,北擊獫狁,南征百越,暴兵百萬,動數十年。天下有生離之哀1>,家戶懷怨曠之歎2>。白骨成山,虛祭布野3>。徐福4>出而重號咷5>之讎6>,趙高7>入而屯豺狼之黨。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其所以亡,豈由嚴刑?此為秦以嚴得之,非以嚴失之也。 〔注解〕 (1) 生離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