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1)周禮春官之屬,掌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之法;隋代改中書內史令。民國初年,總統府亦嘗設內史,掌函牘。(2)秦時設置,治理京師之地。漢官亦承此制。《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漢書.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史。」(3)漢代稱諸侯之官,掌治國人。《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申公傳》:「周至膠西內史,夏寬至城陽內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史執策。」
不識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時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載,東漢的張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
范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75~前204)秦末巢(今河南省睢縣南)人,項羽的謀士,輔項羽稱諸侯,羽中漢反間而疑范增,遂棄羽而歸,疽發於背而卒。也稱為「亞父」。
伯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群雄並立中稱的功業。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齣:「伯業已成灰,論英雄蓋世無敵;時遭折挫,到今枉自遲疑!」也作「業」。
豪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望的大族,稱一方之的世家大族。《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濱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庶繼世宗瓠子之作。」《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六》:「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另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別開生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丹青,原指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在這裡代指繪畫。引,一種樂府詩的體裁。這首〈丹青引贈曹將軍〉詩,寫的是盛唐時期著名畫家曹的一生傳記。曹善於畫馬,亦工肖像,所作神采栩栩如生。開元年間,他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奉命重新描繪凌煙閣裡的功臣肖像,果真一下筆便使原本已經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後來「別開生面」這句成語,就從詩中「下筆開生面」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另外開創新的局面、風格、形式。
獨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別開生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丹青,原指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在這裡代指繪畫。引,一種樂府詩的體裁。這首〈丹青引贈曹將軍〉詩,寫的是盛唐時期著名畫家曹的一生傳記。曹善於畫馬,亦工肖像,所作神采栩栩如生。開元年間,他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奉命重新描繪凌煙閣裡的功臣肖像,果真一下筆便使原本已經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後來「別開生面」這句成語,就從詩中「下筆開生面」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另外開創新的局面、風格、形式。
衣錦故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衣錦還鄉」之典源,提供參考。 #《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柳慶遠字文和,河東解人也。……府建,以為太尉從事中郎。高祖受禪,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加征虜將軍,封重安侯,食邑千戶。母憂去職,以本官起之,固辭不拜。天監二年,遷中領軍,改封雲杜侯。四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矯枉過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矯枉過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載: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主。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
勢不兩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源,提供參考。 #◎1《戰國策.楚策一》1>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2>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3>而朝於章臺4>之下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5>計,莫如從親6>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願大王之早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