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廣益集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多數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議時,經眾人討論後表決,只要經過多數人同意,即可付諸實行。即少數服從多數。[例]同學們對是否參與園遊會的意見分歧,最後是以多數決的方式決定放棄。
老馬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造謠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造謠言,迷惑群眾。如:「政府對近日造謠惑眾、扭曲事實的流言,鄭重透過媒體闢謠澄清。」也作「造言惑眾」
不識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用來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人情之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情況下人的感情表現。宋.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凡用一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明.李贄〈與弱侯書〉:「夫當樂時,眾人方以為樂,而至人獨以為憂,……此非反人情之常也。」也作「人之常情」。
仁言利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德者的言論,能使眾人受益。語本《左傳.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鑿空指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臣。」於是乃問群臣,群臣半言馬半言鹿。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從邪臣之言。鹿與馬之異形,乃眾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別其是非,況於闇昧4>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義斷金。」群黨合意,以傾一君,孰不移哉! 〔注解〕 (1) 秦二世: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生卒年不詳。始皇帝崩,宦者趙高矯詔殺長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帝,稱為「二世」。在位三年,後為趙高所殺。 (2) 趙高:?∼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趙高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丞相,專權用事。旋又弒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3) 丞相:指趙高。 (4) 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
上下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一心。《淮南子.本經》:「上下同心,君臣輯睦。」《周書.卷二九.宇文虬傳》:「虬每經行陣,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戰無不克。」也作「上下一心」。
棉花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耳軟,沒有主見,喜歡聽信別人的閒話。語本《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范舉人是棉花做的耳朵,就依了眾人言語,喚宋金到艙,要他寫靠身文書。」《紅樓夢》第六九回:「那裡來的孩子!他不過指著哄我們那個棉花耳朵的爺罷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