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8.5976 ms
共 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搖過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後來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帶著弟子周遊列國,首先到達衛國。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後,有一天衛靈公約孔子一同外出,衛靈公偕同南子夫人和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而讓孔子乘坐副車跟隨在後,經過街道時,大事張揚引起人民的注意。於是孔子就很感慨地說:「我沒見過喜好美德就像喜歡美人那樣的人。」覺得衛靈公這樣對待他是一種恥辱,就離開了衛國。後來「招搖過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故意在人多的地方炫耀自己,以引人注意。
|
跟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從在後頭。如:「我跟隨總經理出國考察,要下星期才回國。」《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鳳儔》:「等待明天,便喚家童小乙來,跟隨尤大舍往山上去說親。」《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此時公子虞感祁已經十八歲了,跟隨母親一同到南京。」
|
識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懂得情趣。[例]藝術品只適合與識趣的人一同欣賞。
|
大書特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甄氏父子的事蹟是應該加入史冊,這也是我的工作。而且,像你這樣樂道人之善的美德,也有資格和甄氏父子一同列入史冊。你現在還很年輕,前途大有可為,將來的成就一定更值得讓史官大書特書,詳細的記錄。」後來「大書特書」被用來指將值得書寫的事蹟,鄭重的記錄下來。
|
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聚集、相逢。《三國演義》第一○回:「操領了聖旨,會合鮑信,一同興兵,擊賊於壽陽。」《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裡前軍銅仁守備,後軍清江參將,都會合在野羊塘。」
|
姪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 稱兄弟的女兒。[例]她與姪女一同到國外旅遊了十天。 △姪女兒 ◎ (2) 稱同輩男性友人的女兒。 △姪女兒
|
穎脫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脫穎而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
|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墨子》一書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在反駁別人的觀點時常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
|
妹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稱同父所生而比自己年幼的女性。《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父母已亡,止有一同胞妹子。」《紅樓夢》第四九回:「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還有大嫂子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也稱為「妹妹」。
|
治療關係(Therapeutic_Relationshi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的關係:是指助人者和個案之間的真誠、沒有被曲解的連結。2. 工作同盟:是指在治療工作中,雙方要一同合作來工作,包含建立對個案需要做的改變的共識、建立治療任務的共識。一個有力的工作同盟關係,包含助人者和個案真誠的喜歡和尊敬彼此。3. 移情作用和反移情作用:包含關係中的扭曲和變形,移情作用指的是個案對於助人者在情感上的扭曲,反移情作用指的是助人者對於個案在情感上的扭曲。 建立治療關係的方式助人者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和個案建立好的治療關係:細心的專注與傾聽、使用適當的助人技巧、依據個案的需求給予適當介入、助人者覺察自己的議...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