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欽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欽佩仰慕。《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晚間,兩公子赴宴回家,來書房相會,彼此恨相見之晚,指著潛亭與他看了,道出欽慕之意。」
提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談及、論到。《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主人出來,敘禮坐下,道了幾句彼此仰慕的話。湯鎮臺提起要往後湖拜莊徵君。」《紅樓夢》第五二回:「千萬別告訴寶玉,只當沒有這事,別和一個人提起。」
禮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制定的禮儀制度。[例]遵循傳統禮制的祭孔大典,每年都吸引不少仰慕中華文化的外籍人士參觀。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識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付週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也作「識韓」。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身,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
成事不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完成的事情,不用多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浙西各郡都仰慕蘧太守公孫是個少年名士,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說,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詩詞,寫斗方,同諸名士贈答。」
敬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仰慕。如:「高老師年高德劭,學問淵博,又呵護學生,無微不至,是眾人敬慕的老師。」
久聞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對方的名氣,早已有所耳聞。常用作交際時的客套話。《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萬帥是久聞大名的,當下見面,魏總辦行了鞠躬禮,萬帥說了些仰慕的話頭。」
慕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司馬相如仰慕藺相如的為人,更名相如。今用為欽慕賢者之辭。《隋書.卷七七.隱逸列傳.崔廓》:「本無意於希顏,豈有心於慕藺!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